48小时改写Robotaxi版图:小鹏高调入场,小马、文远同日港股IPO
时间:2025-11-07 来源:低速无人驾驶编辑部
短短48小时内,Robotaxi 赛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11月6日,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这两家中国自动驾驶领域的头部玩家——双双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一个成为全球首个“美股+港股”双重主要上市的自动驾驶企业,一个实现了今年全球自动驾驶行业规模最大的IPO。
而就在前一天,11月5日,小鹏汽车在2025科技日上正式公布其重返Robotaxi赛道的布局,发布三款Robotaxi车型与最新纯视觉技术路线,并宣布携手高德共同打造全球Robotaxi生态。
资本的持续涌入、平台的密集入局、车企的主动归来,让Robotaxi这个一度被认为“周期漫长”的赛道,在2025年末呈现出一种罕见的、全面升温的势能。
有业内人士预测,2026年上半年将会迎来L4 Robotaxi商业化大规模落地的窗口,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玩家跃跃欲试,即将官宣加入。
资本上市潮+车企重返L4
Robotaxi正在变成汽车产业第二增长曲线
如果说过去几年Robotaxi仍处于技术成熟与政策验证阶段,那么2025年的关键辩护在于:资本、整车厂与平台玩家出现罕见共振。
其一就是文远知行与小马智行的“双上市”:
11月6日,文远知行WeRide正式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800.HK。继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全球Robotaxi第一股后,文远知行成为港股Robotaxi第一股,也是全球首家在“美股+港股”双重主要上市的自动驾驶科技企业。本次港股上市募资总额(绿鞋前)达23.9亿港元。

同日,小马智行也在港股完成上市,股票代码2026.HK。据其介绍,若承销商的超额配售权悉数行使(即绿鞋后),集资额可达77亿港元,成为2025年全球自动驾驶行业规模最大IPO,同时是2025年港股AI领域募资额最高的新股。

前者,是全球唯一旗下产品获得中国、阿联酋、新加坡、法国、沙特、比利时、美国七国自动驾驶牌照的科技公司,L4级别自动驾驶车队规模超过1,500辆,其中Robotaxi超过700辆,与Uber在中东共同运营着中美以外最大的商业化Robotaxi车队,并计划在2030年前部署数万台Robotaxi。
后者,是唯一一家获得在中国四座一线城市提供面向公众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全部可得及所需监管许可的自动驾驶科技公司。今年4月,小马智行官宣其第七代自动驾驶系统的硬件成本降低70%,其中自动驾驶计算单元(ADC)成本下降 80%,固态激光雷达成本下降 68%。
如果说文远知行的再次上市是让全球资本为“可规模化的L4自动驾驶”重估价值,那小马智行此次上市发生在其“主动降本体系”明确可复制的节点上,则意味着行业首次出现了可预期的大规模L4前装化趋势,“量产型Robotaxi”近在眼前。
另一重大变量来自整车厂商:
在2025小鹏科技日上,何小鹏正式官宣将于2026年推出三款Robotaxi车型,同时在广州等核心城市启动试运营。在技术路线上,小鹏选择转向纯视觉,进一步降下整车成本;发布会上,小鹏强调,三款Robotaxi车型全部采用“两套硬件互为备份”的设计,这是传统量产车企极少采用的标准,也标志着小鹏将Robotaxi产品线与主流乘用车体系脱钩,转向以“前装 L4”为底层逻辑。
同时也与高德达成全球生态合作伙伴关系,小鹏Robotaxi将正式接入高德平台,共同为用户提供L4级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这也是行业首个“出行平台+前装量产Robotaxi”合作模式。
而且,高德背后的阿里系对Robotaxi布局远不止于此。

今年6月23日,哈啰、蚂蚁集团、宁德时代合计出资超30亿入局L4级Robotaxi。发展Robotaxi,哈啰将自己定位于“通用自动驾驶运营服务商”,同时具备聚合平台和自主技术两种能力。高德、哈啰之外,阿里对AutoX、小鹏汽车、智己汽车的布局,已然构筑了一条从技术研发到整车制造的完整自动驾驶产业链。
此外,今年提前公布Robotaxi落地计划的企业也不少。
今年10月31日,元戎启行业宣布推出消费级量产Robotaxi,并于年底落地。对比行业内普遍采用的“改装车+高精度地图”传统路径,元戎启行的Robotaxi车辆基于消费级量产车打造,无需额外加装定制化传感器与专属硬件,部署成本更低,系统稳定性与平台兼容性更强。技术层面,元戎启行的Robotaxi与已经进入市场的量产车共用同一套技术框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技术复用。
大幅度降本在即、巨头出手,资本与生态资源的大量集中,为Robotaxi产业发展。
头部玩家关键竞争点
量产能力、全无人运营与全球化
目前,Robotaxi产业正在迅速形成三大派别,各自沿着不同路径向规模化商业落地迈进。
第一类是技术驱动型,以文远知行、小马智行、Waymo 为代表,这类企业以全栈自研为核心,通过高算力平台、大模型驱动算法以及软硬件一体化系统,持续提升自动驾驶能力,并率先在多国、多城落地纯无人商业化运营,成为行业技术突破与运营验证的前沿力量。特别的是,百度萝卜快跑依托Apollo技术体系和百度地图的技术底座,在多个城市率先实现全无人载客,尤其是武汉区域已经形成具有全球示范意义的规模化运营能力。
这类玩家的典型特征是“技术驱动强、数据规模大、政策合作紧密”,是行业当下最具稳定性的力量。
第二类是车企主导型,由小鹏汽车、智己、广汽、丰田等整车厂领衔,它们依托成熟的量产车体系,将前装冗余架构、纯视觉或混合感知技术直接导入L4能力,并以规模化制造优势加速成本下探。
第三类是平台运营型,由高德、哈啰等出行平台以及正在探索中的滴滴组成,其优势在于强运营能力与用户规模,能够快速聚合场景、用户与调度体系,加速Robotaxi 的服务化落地。
这种通过平台级能力整合城市资源、调度体系、用户入口,从而构建出跨城市、跨车队的运营网络。高德的入局让行业出现“地图+流量入口+智能调度+车厂合作”的新模式。
当前Robotaxi赛道的竞争已经集中到几个关键节点:无人化程度、运营规模、成本结构、前装化能力以及全球布局能力。
观察百度、文远知行、小马智行与Waymo等头部玩家的最新进展,可以清晰看到产业正向“规模化可验证”阶段跨越。
百度萝卜快跑在国内保持最大规模的全无人载客服务,据萝卜快跑内部人士披露最新数据:全球覆盖城市数量已经达到22座;截至10月31日,萝卜快跑每周订单量超25万单,且100%为全无人订单;从累计服务单量来看,萝卜快跑全球订单超过1700万单,远超谷歌Waymo的1000万单。
其在武汉、重庆、北京等地的落地让“中国城市级Robotaxi”成为全球样板。百度的技术路径深度依赖其成熟的Apollo平台,并在算力、规划控制、冗余体系等方面持续迭代,使其在复杂交通场景下表现稳定。
相比之下,文远知行展现的是完全不同的优势。其全球化布局速度行业第一,不仅是全球唯一在七个国家获得自动驾驶牌照的科技公司,更在中东、新加坡、法国、比利时等地率先实现商业化服务。文远依托 WeRide One技术平台建立的统一软件体系,使其能够以最低工程成本在新城市实现快速部署。此外,其与Uber、博世、Grab、英伟达等全球企业建立的战略伙伴网络,也让其在国际市场拥有更强的产业支撑能力。
小马智行则是“工程系统性降本”的典型代表。其第七代自动驾驶方案让L4成本首次降到可规模部署的价格区间,为前装量产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小马智行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座一线城市获得全无人运营许可,这在国内尚属独一无二。随着港股上市资金充裕,小马将加速其全球布局,包括欧洲、中东以及东亚市场。
在全球市场上,Waymo仍然是运营稳定性最高的Robotaxi玩家。
Waymo在美国多个城市已经形成覆盖范围广、无人化程度高的成熟运营形态,其长期运营数据成为自动驾驶行业最宝贵的资产之一。Waymo逐步从“技术公司”转向“Robotaxi运营平台”,正在尝试将其服务开放给更多出行平台,其商业模式从单一城市扩展向平台生态方向发展。据其最新计划,2026年前,Waymo将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覆盖至少12座美国城市,新增拉斯维加斯、底特律与圣地亚哥三大枢纽。
综合来看,四大头部企业的最新进展共同指向一个趋势:Robotaxi 的终局将由“无人化规模”、“降本速度”、“全球化能力”共同决定。
随着前装L4车型、平台级运营网络、多国家商业化同时推进,Robotaxi从技术创新迈向大规模商业落地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当2026年大规模试运营节点临近,一个覆盖更多城市、更多国家、成本更低、体验更稳定的全球自动驾驶出行网络,正在加速成形。
活动预告
2025年11月26日-29日,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科技创新局、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等协办“2025深圳国际人工智能环卫机器人大赛暨应用创新大赛”将在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举行,期间深圳福田会展中心还将同步举办“2025深圳国际市容环境产业博览会”,敬请期待!

时间:2025-11-07
时间:2025-11-06
时间:2025-11-06
时间:2025-11-05
时间:202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