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低速无人驾驶市场八大关键讯号

时间:2022-12-02

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

0

导语:市场逐渐成熟,资本趋于务实,产业将迎蝶变。

  《2021-2025中国低速无人驾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指出,2021年是低速无人驾驶落地元年,接下来的5年是各个场景的格局之争。据新战略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所预测,到2025年,中国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规模有望突破500亿元。

今年是低速无人驾驶行业从落地到商用“成长期”的第一次大考,经过半年多的发展,头部企业的探索和践行已取得一定成果,为其他企业提供了范本和参考。新战略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所认为,2022低速无人驾驶产业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和趋势:

相关政策逐步开放,解决产品落地难

自2021年开始,中国迈入“十四五”阶段,智慧交通成为实现交通强国的切入点,“人、车、路、云”融合协同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自动驾驶、车路协同、车联网等技术的试点和应用正在加速推进。

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11月22日,国家层面(国务院及其直属机构)及18个省级(含直辖市,下同)单位合计发布79项自动驾驶产业相关政策。同时,全国已有近30个城市累计为80多家企业发放了超过1000张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高等级智能网联汽车在特定场景、特殊区域已开展规模化载人载物测试示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产业链趋于形成、日益完善

在低速无人驾驶领域,其产业链可以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决策层和执行层的核心零部件,其次是自动驾驶全栈技术供应商及车辆制造厂商,终端应用方包括港口、矿区、园区物流、景区、机场、农业及清洁环卫等领域客户。

随着2021年多个低速场景实现无人车落地应用,今年配送、环卫、港口、矿区的商用进程再提速,低速无人驾驶产业链脉络更加清晰。同时,更多自动驾驶企业的入局,进一步丰富了低速无人驾驶产业链图谱,壮大了低速无人驾驶技术团队。

在L4级别自动驾驶模式下,用户需求派生出多个不同的应用场景,业务模式也从传统的产品销售服务变得多元化,因此自动驾驶公司的角色可能不仅仅是供应商,也可能是运营商甚至是整车制造商。

入局企业的定位更加清晰

低速无人驾驶主要包括园区、景区、矿区、港口、机场、楼宇、农业等应用场景,低速无人车在其中执行配送、零售、清洁、消杀、巡逻、巡检、接驳等任务,应用场景和无人车产品存在多种组合方式。

在领先企业的率先行动下,部分场景和产品的运行模式都有了具体落地案例,自动驾驶企业对于应用场景的选择也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和选择。如超级飞驼精准定位货运第一公里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服务平台;城市之光入局瞄准无人环卫赛道;擎天智卡、千挂科技专注无人驾驶卡车的研发与应用等等。

专用型产品开始崭露头角

伴随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无人车应用的积累,不少自动驾驶企业推出的无人驾驶车辆开始显现出针对特定场景的专业性、专用性。

如在港口无人驾驶领域,发展之初应用的无人集卡大都是基于传统集卡改造的。经过应用场景的技术检验和实践积累,无人集卡在智慧港口逐步开启常态化去安全员作业,一些企业也开始在打造推出更适配该场景的产品。包括三一海洋重工的无座舱式纯电动牵引车、主线科技的ART等等。

西井科技推出的跨场景无人驾驶重载移动平台Qomolo ONE,更是以一个通用平台创造了跨场景专用价值,实现用户场景自定义。产品可以变换无人物流货车、无人驾驶大巴等形态,结合用户需求自定义上装设计与生产,未来可以应用于特种消防、矿石运输、移动办公室等多种特殊需求下的无人化作业场景。

而供应链企业,也开始从以前的产品广泛面向无人驾驶行业,向具体聚焦低速场景研发新品发展。如探维科技的Tensor系列激光雷达,这个产品从2019年开始陆续出货,目前已经迭代到了第三个版本,主要适用于低速的商用车无人驾驶和车路协同的场景;镭神智能的3D激光雷达,可赋能港口、矿区、环卫、末端配送、无人接驳等低速无人驾驶场景的应用。

从关注产品技术向注重场景解决方案演变

目前,行业已经实现了无人驾驶车辆从概念到实战。迈出落地应用关键一步后,如何开启商业运营,未来实现大规模商用,才是低速无人驾驶市场的本质和发展核心。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所注意到,大多数企业在打造成熟的无人车产品后,开始更集中精力打造场景解决方案。如一清创新专注于工业物流和智慧港口的无人驾驶,特别是在工业物流领域提供领先解决方案;酷哇机器人以装备制造和城市服务双融合的发展方式,提供市政环卫、城配物流、Robotaxi三大领域的自动驾驶软硬件一体化全栈式解决方案等等。

由于场景解决方案不仅关系到产品技术本身,还涉及应用场景需求痛点、商用模式可行性和可复制性、终端客户接受度和满意度等多个方面,对企业的综合实力都有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考验。

资本持续关注,且日渐务实

据新战略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所不完全统计,今年1-11月,国内外无人驾驶领域共披露175余起重要融资事件(包括IPO募资),融资总额约合人民币620亿元。其中国外融资近43起,国内融资超132起。

具体到国内企业融资情况,从融资地域看,北京、上海、广东自动驾驶企业众多,吸金集中,融资笔数占总数的近3/4。从融资体量看,披露的融资亿元级占一半,其中金额在5亿元以上超12起。从融资领域看,供应链企业较去年同期更受资本关注,格灵深瞳、经纬恒润还成功上市,无人配送、无人环卫、无人清洁环卫三大赛道持续引领投资热点。

同时,今年的市场与前几年相比较为平静,资本也逐渐回归理性,重新审视当下事宜的企业与产品,更加注重产品的落地及对商业化模式的探索和应用。

整车和零部件成本逐步下探

成本是无人驾驶痛点之一。无人车的应用虽然能帮助解决很多效率和安全问题,但是前期投入成本是终端用户重点考虑的因素,特别是在物流配送等场景,无人车配送与人力配送的经济性衡量是关键。

为了加速无人驾驶商用落地,今年以来,无论是零部件供应商,还是整车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商,都有企业在确保产品技术可靠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控制成本,让终端用户愿意用、用得起无人驾驶车辆。如轻舟智航推出成本仅1万元的自动驾驶量产解决方案,毫末智行无人配送车售价下探到12.88万元,百度第六代量产无人车成本为25万元等等。

商业化已具雏形,未来五年将会蝶变

近几年无人驾驶已经从技术发展的快速增长期转变到商业化应用的快速增长期。在无人配送、无人港口及无人矿区等场景,基本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商业化的运作。但目前,类似干线物流等万亿级的大市场,仍需要一定的时间继续去发酵。目前从产业内各企业的技术发展,包括相应的政策、法规、标准的发展看来,无人驾驶领域预计在未来三到五年会有突破式发展。

对于无人驾驶公司来讲说,自动驾驶落地场景的选择就像一场赌博,有人选择高风险高收益,有人选择低风险易落地,也有人两条腿甚至多条腿走路。无论哪一种选择,都没有标准答案,一切都需要市场和时间来证明。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5260609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