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目科技倒下了,下一个是谁?

时间:2025-02-14

来源:低速无人驾驶编辑部

0

导语:智驾企业如何突围?

近几日,关于纵目科技即将倒闭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作为曾经的智能驾驶明星企业,纵目科技以其ADAS和自动泊车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如今却因资金链断裂、欠薪、管理层疑似全部 “跑路”等,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事实上,早在2024年底,就已经流传出纵目科技拖欠工资发放、停缴员工社保、融资困难的消息了,但其CEO唐锐曾告知员工:公司正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与一家宁波上市公司对接业务并购事宜,出售智驾泊车业务,但会保留移动充电机器人业务

因此,和大多数员工一样,作为同行业从业人士的我们也在等待一个“反转”。

然而,如今看来,随着整个公司的全面停摆,CEO滞留国外和管理层全部离职,纵目科技“反转”已是希望渺茫。

回顾纵目科技陷入困境的原因,也是折射了整个智驾行业的现状:

一是市场竞争方面。车企自研压缩供应商市场,随着主机厂们开始实行 “全栈自研” 计划,如比亚迪 “天神之眼”、长安 “北斗天枢 2.0” 等自研方案的推出,将 L2+级智驾成本压至3000元以下,使得像纵目科技这样的第三方供应商市场空间被急剧压缩,生存压力增大。其次是头部企业垄断加剧,以华为、Momenta等头部企业凭借算法等优势占据60%以上市场份额,中小厂商生存空间进一步收窄,市场呈现强者越强的马太效应。

同时,为了争夺有限市场份额,供应商之间也卷入价格战,而且随着车企对成本控制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供应商面临着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压缩的双重压力。

二是技术发展方面。技术迭代越加迅速,如今智能驾驶技术已进入 “摩尔定律” 式迭代周期,从2021年BEV到2023年占用网格,再到2024年端到端大模型,技术代际周期缩短至12-18个月,高阶智驾芯片算力需求10TOPS飙升至1000TOPS5。在这个赛道要想保持竞争力,对人才、技术、组织要求非常高,一般企业难以持续跟上。其次是数据量缺口,数据、算法、客户定点量产项目以及规模化量产成功经验,成为衡量高阶智驾供应商技术实力的重要指标,相比头部车企日均数据采集量达数百万公里,如果企业缺乏数据闭环,算法优化会陷入停滞。

三是资本环境层面。过于依赖融资,成立于2013年的纵目科技,017年-2022年3月期间,历经10轮融资累计金额超22亿元,曾3次冲击IPO均已失败告终,导致资本断血,最终陷入绝境。自动驾驶赛道被称作“碎钞机”,不仅研发投入巨大,研发周期长,当前行业内企业普遍依赖融资维持运营,这也意味着一旦面临着资本市场遇冷就会有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投资者对智驾企业的信心正在减弱,对企业的盈利模式、市场竞争力等方面更加关注和谨慎,投资趋于理性,不再盲目追捧。

四是企业管理层面。纵目科技曾试图进行业务转型,通过设立子公司蚕丛机器人来突围,在2023年开始带领600员工专注自动驾驶充电机器人业务,2024年1月发布首款移动充电机器人FlashBot,消耗大量研发资金,导致现金流枯竭,而核心的自动泊车技术又因高阶智驾研发滞后,被车企自研方案取代,进一步加大了战略失误对企业的致命影响。

纵目科技的崩塌并非孤例。

近几年,行业涌现了一大批像纵目科技这样的智驾明星企业,这当中既有做车规级芯片、激光雷达的硬件公司,也有提供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软件公司。面临市场承压时,他们或是选择上市救命或是业务转型或是渐渐消声灭迹或是最终走向了纵目科技类似的结局。

曾冲刺港股的纵目科技招股说明书显示,三年亏损近16亿,毛利率仅有3.5%;另一家同样是冲刺港股的佑驾创新和知行科技,前者三年累计亏损5.68亿元,后者三年亏损超10亿元。不同的是后两者已经成功IPO。

与此同时,还有2024年禾多科技因广汽重组流产陷入欠薪危机;2025年初激光雷达龙头禾赛科技为盈利裁员30%,同时面临速腾聚创等对手的份额挤压......

知行科技

有着港股“智能驾驶第一股”之称的知行科技,是一家专注于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向乘用车提供域控制器(SuperVision和iDC系列)、智能前视摄像头(iFC系列)及解决方案的企业。

于2023年12月登录港交所,在此之前,知行汽车科技面临持续亏损压力,2023年净利润为-1.951亿,最近的三年亏损超10亿,毛利率仅为9.94%。公司上市前融资八轮,投资方中包括理想汽车,目前已获得16家主机厂定点。值得注意的是其严重依赖吉利,95%的收入来自后者。

像这类深度绑定主机厂的智驾公司并不在少数,随着整车价格战越加激烈,第三方智驾供应商的利润空间受挤压现象越来越严重。

禾多科技

禾多科技成立于2017年,致力于打造基于前沿人工智能技术和汽车工业技术的自动驾驶方案,2024年中,禾多科技被爆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资金链断裂,无法支付员工工资及其他到期款项,被北京海淀、江苏苏州、广州花都等三地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涉及金额近75万元。

由于资金链紧张,不得不解散数据、研发等大部分核心部门,并暂停了研发活动。此前与广汽集团等国内大型主机厂建立了合作关系,但量产项目收入远不及预期。为此,禾多科技曾试图通过重组来摆脱困境,2024年7月,广汽集团与禾多科技的重组谈判因未得到所有股东支持而最终遇阻,原想通过重组缓解资金困境的想法破灭。

禾赛科技

2025年开年,变有消息爆出:国产激光雷达大厂禾赛科技已开启裁员,裁员比例约15%,意味着将有数百人被裁,赔偿方案为“N+1”,且无年终奖。

“这两年,禾赛科技虽然业绩表现不错,但员工普遍压力较大。”相关人士表示。2024年12月激光雷达交付量突破10万台,成为全球首个单月交付量超过10万台的激光雷达企业。近两年,激光雷达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速腾聚创、图达通等厂商不断抢占市场份额,禾赛全年出货量与速腾聚创相比略显逊色,禾赛科技的龙头地位受到挑战。加之激光雷达成本一降再降,并且部分车企开始采用纯视觉方案,如小鹏汽车部分新车型放弃激光雷达,对激光雷达的市场需求也带来冲击。

业内人士推测,此次裁员的最终目的是让年终财报上的利润数据更可观。

写在最后

纵目科技的崩塌如同一记警钟,敲响了自动驾驶行业的残酷现实:在资本泡沫破裂后,唯有扎实的技术积累、高效的管理体系与敏锐的商业洞察力才能支撑企业走得更远。

对于仍在赛道上的玩家而言,精简业务、深耕核心技术、与行业巨头建立深度合作,或许才是在这场残酷竞争中存活的关键。

2025年4月1日,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N3馆论坛区)举行“2025(第三届)无人驾驶环卫机器人技术应用推进大会”,并现场发布《2024年度中国低速无人驾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涵盖政策、融资、产品、中标项目、落地项目等多角度市场分析,敬请期待!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5260609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