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交付!又一自动驾驶企业斩获单矿百台无人车大单

时间:2025-10-21

来源:低速无人驾驶编辑部

0

导语:又一新玩家强势崛起。

近日,国内矿山无人驾驶赛道迎来新突破。罗博网联(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罗博网联”)在国家能源集团宝日希勒露天煤矿斩获百台矿卡无人驾驶改造订单,预计将于2025年年底前全部完成交付并投入常态化无人作业。

这一订单的落地,标志着罗博网联将成为继易控智驾、伯镭科技之后国内首批实现单矿百台级无人矿卡部署的企业。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成立于2023年10月,从创立到斩获百台订单仅用两年时间,其快速崛起路径引发行业关注。

技术先行:“强车弱云”破解矿区网络瓶颈

宝日希勒露天煤矿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北部,隶属于国家能源集团,是我国最大的露天煤矿之一,年产能超过3500万吨,承担着东北地区的煤炭保供任务。近年来,随着国家推动矿山智能化建设进程加快,宝矿率先布局无人化运输体系。

宝矿真实场景无人驾驶作业-装载区

该矿地处蒙东地区,冬季极端气温可达-50℃,恶劣的气候条件对无人驾驶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提出严峻挑战。此外,矿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5G网络未覆盖、4G网络也经常出现波动,成为无人驾驶落地的主要瓶颈。

宝矿真实场景无人驾驶作业-排土区

面对这一行业共性难题,罗博网联选择了差异化的技术路径——自主研发“强车弱云”系统架构。该架构通过将核心感知、决策和控制能力部署在车端,大幅降低对云端算力和网络稳定性的依赖。在实际应用中,该系统在仅具备4G信号覆盖的条件下,即可实现多编组矿卡的全流程作业,即使在偶发网络故障情况下也不中断作业。

据实测数据,搭载该系统的矿卡已实现98%的等效人工作业效率,并完成了“7×24小时常态化运行”真实场景验证,获得了矿方和运力服务商蒙东矿建的高度认可。

未来,随着矿山智能化基础设施的完善与政策引导的持续强化,这种低网通信适配、AI自主学习、全场景安全冗余等核心能力,将成为无人矿山走向“全无人、高效率、零事故”的关键支撑。

产业资本加注:订单与资金双重保障

罗博网联核心团队来自华为,技术人员占比超过75%,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商业化能力,因此在创立之初就选择了以“工程落地”为导向,直接与工程总承包公司合作,通过真实场景下的产品落地和能力验证,达成产品升级和订单交付双轨运行。

事实证明,罗博网联也经受住客户考验,并获得行业头部合作方的肯定与支持:作为此次百台级项目的合作方,蒙东矿建不仅给出了百台订单,此前还作为Pre-A轮独家投资方加注,目前,罗博网联股权投资金额累计已达亿元级别,为订单和现金流提供了充足支撑。

这种产业资本的支持,既提供了订单保障,也带来了宝贵的场景实践经验和总承包资源。

写在最后

在矿山无人驾驶行业,单矿百台级的项目规模被视为重要的商业化里程碑。业内人士分析,只有达到这一规模,企业才能通过规模化运营摊薄研发和部署成本,实现单个项目的盈利验证。

“有一个超级项目,不仅是公司实力的试金石,更是科技公司持续技术迭代、商业模式验证的最佳场景。”一位行业观察者指出,“通过百台级项目,企业可以把各项成本算得明明白白,积累运营经验,推进单个项目盈利实现。”

按照计划,罗博网联将于年底前完成百台矿卡的交付和部署。如果这一目标顺利实现,不仅将证明其技术方案的成熟度,更将为其在矿山无人驾驶领域的规模化扩张提供有力的背书。

据新战略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矿区无人驾驶行业发展蓝皮书(2025年)》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国内超20个露天矿无人驾驶运输车达50台以上。其中,达100台及以上的有13个矿区,累计交付约2600台;预计未来3年内还将新增至少15个单矿达百台的矿区。随着能源集团、技术企业和整车制造商的深度协同,露天矿无人驾驶正从区域示范加速迈向规模化普及,行业拐点已然到来。(推荐阅读:数据首发!《中国矿区无人驾驶行业发展蓝皮书(2025版)》)

在这一波百台化浪潮中,新玩家罗博网联的快速崛起,正成为这一趋势的生动注脚。

随着国家对新质生产力的持续推进,传统矿业智能化转型步伐加快。矿山无人驾驶作为最具落地前景的细分赛道之一,正从技术验证阶段迈向规模化商用阶段。罗博网联的快速崛起,为行业提供了又一个商业化范本。

活动预告

万轲智涌, 韧行致远。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与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将联合主办“2025(第五届)低速无人驾驶行业发展年会暨低速无人驾驶年度高品质与创新产品展”,亮点纷呈,敬请期待!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5260609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