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2025亚洲国际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展览会(CeMAT ASIA 2025)如期而至。作为全球领先的激光雷达企业,禾赛科技携新一代迷你型超半球3D激光雷达JT系列重磅亮相,正式向外界展现其在机器人领域的全面布局。
从自动驾驶的风口走向机器人感知的深水区,禾赛的步伐都走得稳健而坚定。

禾赛科技亮相 CeMAT ASIA 2025
展会前夕,我们对禾赛机器人感知业务高级总监佀新泉进行了专访。在采访中,我们听到了他们对技术底座的重塑,对产业节奏的判断,以及对机器人业务“第二增长曲线”的押注。
这一次,他们选择让机器人看清世界,也看见未来。
车载、机器人双冠王!
禾赛2025上半年横扫两大核心市场
2025年9月16日,禾赛科技正式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全球首家实现“美股+港股”双重主要上市的激光雷达企业。
这场IPO不仅刷新了行业纪录——绿鞋前融资总额超过41.6亿港元(约5.33亿美元),也是过去四年来规模最大的中概股回港IPO。上市首日,禾赛科技股价涨幅近10%,市值一度突破350亿港元,再度巩固了其在全球激光雷达领域的领导地位。
据悉,随着国内自动驾驶、汽车ADAS智驾以及具身机器人产业的迅猛发展,禾赛科技成为了产业大爆发的受益者,招股资料显示,其收入规模和出货量近几年实现了快速崛起和市场逆袭。
上市不到半月时间,禾赛科技官宣成为全球首个年产量突破百万台的激光雷达企业,全年规划产能超200万台,预计交付量120万至150万台,引领行业进入“年百万级”超大规模量产交付时代。

而机器人业务,则是其增速更快的第二增长曲线。
根据禾赛2025第二季度财报披露,2025年上半年,禾赛激光雷达总交付量达54.8万台,其中,ADAS市场交付约44.97余万台,车载前装主激光雷达装机量位居行业第一;在机器人领域交付近9.83万台,同比增长692.9%,出货量同样位列全球第一。
这不仅是资本市场对禾赛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再度验证,也标志着公司正从车规级市场的“视野革命”迈向机器人时代的“觉醒之眼”。
再度亮相CeMAT
进军工业物流与机器人感知市场
对于机器人市场空间的想象,禾赛正开始一步步、一个个场景去实现。在2025年CeMAT亚洲物流展上,禾赛科技携JT系列迷你型超半球3D激光雷达亮相,正式全面进军工业物流机器人感知市场。
凭借极致的小型化设计、超广角全景感知能力与高性价比定位,成为展会最受关注的感知类创新产品之一。

JT系列是禾赛为机器人与工业应用专门打造的高性能3D激光雷达产品。
在感知能力上,具备360°x189°的超半球视野,实现无盲区感知,感知范围相当于1.5个标准足球场。覆盖各类室内外大场景,三维空间建模更完整、更高效。
其最小探测距离可达0米,既能精准识别地面障碍,也能感知上方空间,完美适配移动机器人AGV、AMR、无人叉车等多种产品的应用场景。
在硬件结构上,JT系列采用了超轻量化与极简工业设计,底部直径仅55毫米、重量仅200克左右,相比同类产品体积减少70%、重量减轻近一半,可实现隐蔽式嵌入安装,降低整机负载、延长续航时间。其功耗低至4.3W,满足IP6KX防尘、IPX7防水等多项工业级防护标准,顺利通过高温、低温、盐雾、振动等数十项严苛可靠性测试,可在复杂户外与工业环境中稳定运行,无论强光、黑夜或雨雾,都能安全作业。
JT系列为移动机器人提供了多样化的配置选择,适配工业物流场景时,该系列产品可提供高清的实时三维感知,精准识别仓库中的各类物体细节,如栈板、货架轮廓等,实现高清捕捉与稳定感知,全面保障移动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精准与高效作业。

搭载了禾赛JT128的新松叉式移动机器人
此次在CeMAT展会上,禾赛重点展示了JT128在新松机器人无人叉车上的联合应用案例,该产品针对仓储物流与无人叉车等工业场景进行了性能优化,具备更远探测距离与更高分辨率,同时兼顾性价比与量产可行性。
“物流行业通常会有更高性能指标要求,因为它面对的是工业场景。”佀新泉指出,JT128的特点是在保证高性价比的同时,将性能做到极致。“JT128能提供更密集、更精确的点云数据,确保在复杂的仓储环境中,机器人能够稳定、可靠地识别低矮障碍、货架细节等,实现安全高效的自主运行。”
谈及如何平衡物流场景的碎片化需求,佀新泉强调了禾赛的“标准化”产品策略。公司通过与行业头部客户深度合作,提炼出共性需求,最终定义出JT128这款能够覆盖绝大部分工业场景的标准产品。
目前,除了与新松机器人达成合作并开始量产导入外,禾赛激光雷达也同时进入多家业内头部企业展开产品评测与导入,预计未来一年需求量将实现数倍甚至十几倍的爆发式增长。
再做机器人时代的“感知系统”基石
面对未来,禾赛的蓝图清晰而宏大。
禾赛联合创始人及CEO李一帆曾如此形容机器人市场和汽车市场的空间:“一个人只能驾驶一台车,但可以有多台机器人为人提供服务。”
佀新泉表示,从长远看,泛机器人市场的潜力可能比汽车行业大数倍甚至十倍。这正是资本市场对禾赛抱有巨大期待的原因——它有望打开行业天花板。
进入下半年,机器人业务继续加速。佀新泉表示,禾赛全年机器人领域交付量有望突破25万台,其中大部分增长来自割草机器人市场的爆发。
“禾赛JT系列激光雷达自今年1月发布后,仅用5个月即实现累计交付10万台的纪录,成为全球最快破十万台的激光雷达产品。其中JT16凭借极致的性价比与小型化设计,被广泛应用于割草机器人,实现半年出货十万台的成绩。”佀新泉说。

禾赛面向工业及机器人的3D激光雷达产品家族
除了割草机器人市场,禾赛也深入AGV/AMR、无人配送等多个领域同步发力,并正在建立起跨越多个垂直领域的技术护城河。
在无人配送领域,禾赛已与九识智能、新石器、白犀牛、京东、美团等行业领军企业展开深度合作,推动激光雷达在单车上的多颗配置成为常态。例如,九识今年发布的第三代无人配送车上就搭载4颗禾赛AT128激光雷达;新石器无人车车队规模已于今年9月突破万台,并持续借助禾赛XT系列实现复杂场景下的“零盲区”感知。而在物流行业迈向“全场景无人化”的进程中,京东物流更于近期宣布未来五年计划采购100万台无人车,进一步释放出规模化部署的强烈信号。
随着机器人逐步成为与智能汽车并驾齐驱的核心市场,激光雷达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增长机遇。
从产品迭代路线趋势看,激光雷达的未来发展趋势被概括为“低成本”和“小型化”。随着芯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激光雷达的未来会像摄像头一样,实现以“亿”为单位的年出货量,成本也将趋近于摄像头。
同时,禾赛已在具身智能这一前沿领域进行深度卡位。禾赛于今年8月相继官宣与维他动力、星动纪元达成深度合作,并在以宇树科技为代表的多家头部公司实现产品应用落地。
为何禾赛能如此迅速地在新领域打开局面?佀新泉将其核心优势归结于从汽车业务中锤炼出的“车规级”能力和100%国产化的技术护城河。
“汽车业务对成本的要求极其苛刻,作为汽车零部件的一环,我们在成本控制方面的能力建设在过去几年里得到了极大锻炼。”据了解,通过技术创新,禾赛推动激光雷达成本在8年内下降99.5%,从20多万元一台,到千元级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此外,禾赛自有量产工厂规划年产能超过20万台,核心生产工序自动化率达100%。
他还透露,禾赛今年在汽车领域激光雷达交付量将超百万台。这种大规模量产能力,使得禾赛能够以极具竞争力的成本,为包括割草机器人、工业移动机器人在内的多机器人市场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的产品,这是一种典型的“降维打击”。
在最为核心的技术层面,禾赛已建立起难以逾越的护城河。“禾赛是业内唯一一家能够将7个关键零部件全部国产化,并且全部是自主研发的公司。”佀新泉表示,特别是自研的发射和接收芯片模块已实现量产,打破了此前依赖国外进口的格局。
走好“先手棋”,在行业爆发前夜,禾赛就牢牢占据感知环节的核心位置。
写在最后
从称霸智能汽车激光雷达市场,到在机器人新蓝海中全速前进,禾赛科技的路径愈发清晰。凭借其在汽车领域历练出的规模化制造、极致成本控制与100%自研核心技术构成的综合实力,禾赛正将其在感知层面的优势复制到千行百业。
正如我们所展望,当万亿级的机器人时代真正来临,禾赛立志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眼睛”,其成长空间不可限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