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台规模,曾是中国露天矿无人驾驶运输车辆的“想象天花板”,如今却正在成为新的“常态”。
近日,新战略产业研究所发布《中国矿区无人驾驶行业发展蓝皮书(2025年)》,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已有超过13个露天矿实现百台级部署,单矿规模超600台更是屡次刷新全球纪录。随着能源集团、技术企业和整车制造商的深度协同,露天矿无人驾驶正从区域示范加速迈向规模化普及,行业拐点已然到来。
百台规模正在成为“常态”
据新战略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所统计,截至2025年8月底,我国露天矿无人驾驶运输车辆已累计交付约4800台(含测试车辆),其中近1900台为今年新增。新战略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所预测,2025年露天矿无人驾驶运输车辆将新增至少2500台。(推荐阅读:数据首发!《中国矿区无人驾驶行业发展蓝皮书(2025版)》)

从整体交付延伸到具体落地场景,可以看出我国露天矿无人驾驶不仅在数量上快速提升,规模化、集群化部署也日益成为行业发展的突出特征。
根据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数据,新战略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所统计,在部署规模上,全国超20个露天矿的无人驾驶运输车达50台及以上。其中,达100台及以上的有13个矿区,累计交付约2600台。
从区域分布来看,百台级矿区主要集中在新疆和内蒙古两大能源大省:
新疆地区目前已有9个矿区迈入百台行列,包括天池能源南露天煤矿、将军戈壁一号/二号露天煤矿、国能新疆准东露天煤矿、宜化五彩湾一号、国能黑山、石头梅一号、广汇白石湖、广汇马朗一号等。
内蒙古地区则有4个大型矿区实现规模化应用,分别为华能伊敏露天煤矿、准能黑岱沟露天煤矿、国家电投扎哈淖尔露天煤矿和大唐国际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

其中,广汇矿业白石湖露天煤矿成为全球单矿最大规模无人驾驶矿车车队,累计投用超过600台,打破此前天池能源露天煤矿392台的纪录,成为行业新的里程碑。其中,易控智驾单独贡献超过400台。
从企业参与格局看,易控智驾、伯镭科技、希迪智驾、中科慧拓等头部企业已经形成稳定的技术和运营网络,涵盖矿卡改造、运营调度、智能矿山软件平台全链条服务。
随着更多企业加入竞争,行业正在逐步走向“标准化+规模化”的成熟阶段。
百台级大单密集落地,行业进入快车道
如果说2022-2023年是露天矿无人驾驶的示范期,2024年是“从试点到规模”的突破期,那么2025年就是“从规模走向普及”的关键之年。前期经验令矿区无人驾驶企业探索出成熟商业模式,随着矿区用户接受度逐步提高,特别是在政策推动下,无人驾驶车辆矿区智能化改造的标配。
今年以来,行业内涌现多个百台规模大单,显示出行业正在进入高速扩容阶段。
例如,大块头智驾依托数十年自动驾驶研发及重型车辆制造经验,其TT系列电动矿卡及重型自卸车已落地多个项目。在新疆某铁矿,首批70台订单正在推进,预计两年内扩展至300台;在云浮某砂石矿,也计划于2026年将无人矿卡规模提升至100台。
盟识科技也与徐工集团携手,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某煤矿完成50台无人矿车的初步部署,并明确将于2026年增至100台,进一步巩固西部的规模化应用案例。
除此之外,近期多个百台级招标与签约项目也陆续浮出水面:
9月22日,胜利能源胜利露天煤矿启动2025-2027年剥离工程资格预审,其中提到,三年累计投放不少于198台无人矿卡。

具体为:
第一标段,第一年无人驾驶自卸卡车数量不少于33台,第二年无人驾驶自卸卡车数量不少于65台,第三年无人驾驶自卸卡车数量不少于108台。
第二标段,第一年无人驾驶自卸卡车数量不少于27台,第二年无人驾驶自卸卡车数量不少于54台,第三年无人驾驶自卸卡车数量不少于90台。
8月19日,《新疆能源准东露天煤矿2025年至2027年剥离工程》项目开标,项目总金额34.33亿元,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分别中标第一和第二标段。两标段矿卡数量最低要配置480台矿卡,虽无明确的无人矿卡使用率,但是表述中明确了需要使用无人矿卡。但根据近些年新疆地区鼓励矿山智能化建设的大趋势来看,可以推测无人矿卡的采用数量也将不少。(推荐阅读:明确要求无人矿卡,34.33亿元准东露天煤矿项目开标!)

今年6月,路凯智行签约内蒙古阿拉善特大型金矿项目,首批将部署40台纯电无人矿卡,并计划在年内突破100台。该项目以“全矿无人化”为远期目标,致力于打造全国首座智能金矿,推动绿色矿山建设。

写在最后
百台规模,曾是行业努力的目标,如今正成为新的起点。随着技术成熟、商业模式完善、政策扶持持续落地,中国露天矿无人驾驶行业正在步入“规模化普及+千台集中落地”的新时代。
这既是对头部企业综合实力的考验,也是产业链协同能力的比拼。未来几年,谁能率先把百台变千台、把示范变标准,谁就能在矿山智能化升级的历史机遇中占据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