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毅:我国当前处于自动驾驶孵化期 2025年进入规模化发展期

时间:2019-08-28

来源:新浪科技

0

导语:人工智能必须与传统产业相结合,才能够实现产值的最大化。在交通行业的细分领域——汽车行业,人工智能使能自动驾驶与智能网联,实现落地场景应用,随着应用场景落地的深化,技术加速迭代与创新,在交通产业内形成可循环的智慧形态。

   人工智能必须与传统产业相结合,才能够实现产值的最大化。在交通行业的细分领域——汽车行业,人工智能使能自动驾驶与智能网联,实现落地场景应用,随着应用场景落地的深化,技术加速迭代与创新,在交通产业内形成可循环的智慧形态。
55e5-icuacsa4570439

  日前,在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合作论坛”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发表主题为《未来交通——自动驾驶与智能网联》的演讲。李德毅指出,中国当前正处于自动驾驶的孵化期,完成孵化期的“惊险一跃”,才能迎来自动驾驶的规模化发展期。

  建言重庆:把握无人驾驶孵化期,加速产业落地

  李德毅认为,1984-2018年,中国的无人驾驶走过了0-1的科研探索期;2018-2025年,我们都将处于1-10的产品孵化期,预计2025年无人驾驶汽车的规模将达到万辆级别;2025-2045年,无人驾驶将完成从10到“10的n次方”的规模化发展期。中国2030年要占领世界人工智能的高地,所以现在的孵化期对于中国、对于重庆都非常重要。

  重庆作为西南重镇,要想实现真正的智能化,一定要抓住这八年(2018-2015),争取更多的产业落地。“一定要务实,不要忽悠。”只有当自动驾驶技术和商业应用市场擦出火花,才能完成孵化期的“惊险一跃”。随着应用场景的落地深化,技术加速迭代与创新,自动驾驶将迎来生机勃勃的规模化发展期。

  李德毅指出,落地场景可以优先选择自主泊车、定点接送、快速公交和有限地域无人驾驶出租车等方面。未来,再进一步向无人驾驶下一阶段推进。

  呼吁建立自动驾驶安全标准和法律法规

  自动驾驶辅助等级的界定已经很清晰:L1是逐步释放手脚;L2全部释放手脚,但不释放注意力;L3是自动驾驶,但人类必须响应接管请求;L4可以不响应接管请求;L5是任何情况下都能自动驾驶。

  李德毅说:“老讲自动驾驶,把老百姓讲烦了,你自动不自动跟我有什么关系?我要的是安全。自动驾驶L4级别很高,但是不安全,仍然不敢坐。”因此,他呼吁中国人工智能协会向全球安全等级中心发出声音,建立自动驾驶安全标准。

  人类平均驾驶10亿英里导致12.5人死亡,人工驾驶的安全指标是10的负2次方到10的负3次方。自动驾驶也做不到零事故,但是10的负5次方、负6次方是可以去追求的目标。

  李德毅表示,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人工驾驶和自动驾驶必然会混合运行,因此明确自动驾驶车辆的责任人,确立自动驾驶技术车辆发展和立法监管的方向、内容和边界,迫在眉睫。另外,自动驾驶车辆要商业化运行,必须有配套的法律法规。

  自动驾驶的难点在边缘驾驶

  “魔鬼都在细节上。”李德毅举例说,迎面路权和同向路权的争夺、超车换道等都有很多不确定性。

  目前,汽车的自动化已经发展得很好了,但是自动驾驶一定需要人工智能来实现。比如礼让斑马线的问题,如果斑马线上刚好有老人经过,自动驾驶汽车该如何来定义老人,是很难通过程序来完成的。因而自动驾驶需要具备学习能力,深度学习不可或缺。

  产业链的智能化、产业化推动自动驾驶落地

  在李德毅看来,自动驾驶要落地,必须体现在所有零部件的智能化产业化上,比如自动驾驶地图、机器驾驶脑、线控底盘等。

  通常,数字地图由地图数据和地图显示两部分组成。自动驾驶数字地图为各种各样的轮式机器人服务,提供重要的地理空间数据支撑,不仅是导航定位,更是机器人的实时定位。因此,李德毅建议政府部门制定一个优先发展商用自动驾驶、有限开放测试区的自动驾驶地图服务,按照法规对自动驾驶车辆发放牌照。

  量产线控底盘是自动驾驶的基础,它是数字汽车的基石,包括动力、转向、制动、换挡和灯光等,涉及到许多汽车一级供应商。

  机器驾驶脑边际成本高,不仅涉及到许多异购传感器供应商,还涉及到智能芯片、智能控制和人工智能技术,涵盖记忆认知、交互认知和计算认知的诸多算法、软件和数据。量产机器驾驶脑是自动驾驶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生产驾驶脑产品的企业将成为整车厂的一级供应商。

  “人类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用机器人来延伸人类智能的时代。人工智能有23个定义,我的定义就是人工智能是人类智能的体外延伸。除却无人驾驶汽车,将来无人机、无人船也会比比皆是。中国‘智’造要在2030年占领世界高地,必须首先勇闯自动驾驶量产的无人区。”李德毅说。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5260609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