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由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主办,新战略低速无人驾驶全媒体、新战略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所承办的“2025(第五届)低速无人驾驶场景生态共建拓展大会”在杭州盛大举行!(推荐阅读:千人聚势启新程!2025(第五届)低速无人驾驶生态大会盛大举行)
本次大会特设2场圆桌论讨,邀请了学术专家、主流企业代表、产业研究学者等多方对话,从“前瞻技术”和“市场探索”双角度,围绕数个核心热点话题,深度探讨了低速无人驾驶产业发展的当下与未来。
其中,圆桌论坛二(市场应用)由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秘书长、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所所长李进科主持。

特邀嘉宾:
九识智能副总裁 周清
启迪数字环卫集团总经理 吕广贺
希迪智驾无人重卡事业部总经理 盛维天博士
招商智行副总经理 王博思
湘江智车总经理 刘凯
金龙汽车总工程师 陈卫强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秘书长、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所所长李进科
破解行业三角矛盾:技术、成本与法规的博弈
在自动驾驶行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技术、成本和法规三者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成为企业面临的核心挑战。技术的不断突破推动着无人驾驶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展,但与此同时,技术冗余和安全需求的提升使得成本居高不下,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而在法规方面,尽管技术发展迅速,但相应的政策和标准却滞后,缺乏统一的法规框架,这使得无人驾驶车辆的规模化落地面临更多不确定性。该如何在技术、成本与法规之间找到突破口,实现企业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重中之重。

湘江智能副经理 刘凯
湘江智能副经理刘凯首先为我们分享了长沙在无人驾驶法规和路权发放方面的最新政策和布局。作为湖南湘江新区旗下的智能网联产业综合服务平台,湘江智车致力于推动无人驾驶产品更快速落地,通过“五轮驱动”模式,联合政府、湘江智车、本地生态链企业以及第三方监管机构、应用终端,共同推动无人驾驶技术商业化。
他表示,目前长沙市自动驾驶相关条例也正在编修订中,作为全程参与方,湘江智能在确保企业的声音能够被充分听取,积极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

九识智能副总裁 周清
九识智能副总裁周清则结合了九识智能的发展经历,他提到,在发展初期,九识也主要是围绕技术、成本、法规这三件事。技术适配和成本增加互为制约,尤其是在应对多样化场景和极端天气时,研发投入不断增加。此外,高昂的售价和规模化瓶颈也导致市场推广受限。法规滞后于技术创新,缺乏统一标准和统一的路权政策,进一步拖慢了商业化进程。
为了应对这一系列挑战,九识智能通过技术创新、商业模式优化及政策协同等方式,积极推动行业突破这些障碍,力求实现无人驾驶物流车的商业化落地。

金龙汽车总工程师 陈卫强
金龙汽车总工程师陈卫强则结合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历史来分享了他的经验,他认为如今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和当年新能源技术发展轨迹相似。早期,新能源技术因技术不成熟、成本高昂,用户普遍感到负担沉重。以金龙汽车的公交车为例,初期一台新能源公交车的成本是燃油车的三倍,特别是新能源电池价格非常高,但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化生产,新能源汽车的成本逐步下降,用电成本也大幅下降,如今电动公交车几乎占据市场的95%以上,新能源行业通过这一“弯道超车”获得了成功。
无人驾驶技术发展如今正处于“缺乏规模化生产导致成本难以下降”阶段,且许多企业在不断投入技术研发;在此关头,企业需要有效降低成本并实现商业化价值,无人车上路应用才有可能突破示范测试阶段,真正走向大规模应用。

启迪数字环卫集团总经理 吕广贺
启迪数字环卫集团总经理吕广贺则分享了启迪环境近些年在无人环卫领域的布局和成果。作为上市企业启迪环境子公司,启迪数字环卫专注于城市环卫、绿化、垃圾清运与分类以及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自2018年起便开始布局无人驾驶领域,特别是在环卫场景下无人驾驶技术应用,通过孵化和投资仙途智能,支持其在无人环卫车辆方面的技术创新。目前,仙途智能已全国各地多个城市,包括上海、宜昌、咸宁、合肥和扬州等地开展无人环卫车辆的试点应用。
尽管当前无人环卫车成本仍偏高,但每辆车可替代多个传统设备,显著提高效率。随着生产成本下降、法规日趋完善以及运营能力的提升,无人环卫车将在未来成为行业趋势。我们对这一发展方向充满信心,将持续投入并推动技术应用落地。

希迪智驾无人重卡事业部总经理 盛维天博士
希迪智驾无人重卡事业部总经理盛维天博士则从技术的角度分析如何技术与成本的矛盾,尤其是在无人驾驶重卡领域,该如何找到两者的平衡。
首先,选择适合的应用场景至关重要。希迪智驾主要聚焦在矿山、港口和化工园区等相对封闭的环境,这些场景不仅具备较强的安全需求,还能在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推动技术的落地。其次是选择具备支付能力并有较强安全需求的行业客户,技术冗余是确保安全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但过度冗余必然会带来成本上升,为了保证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如矿山和化工园区这些场景对安全性要求高,且能提供较好的利润空间,既能支持成本又能促进技术推广。

招商智行副总经理 王博思
招商智行副总经理王博思也从运营角度给出了行业建议,他表示,随着交通大物流领域的不断发展,预计多个应用场景中将在会广泛部署无人驾驶汽车,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为此,招商局集团孵化了招商智行,专注于为智能驾驶提供运力服务。
从运营角度来看,当前无人驾驶技术在城配物流领域的应用大多集中在单一场景,而招商智行希望通过更为高效的资产管理,使车辆能够在24小时内实现最大化的运营。例如,某一辆无人驾驶车辆可以在白天进行物流配送,晚上则可转为处理蔬果、医药或酒店行业的配送任务,从而提升资产利用率。此外招商智行还积极与地方平台公司展开合作,以确保在政策支持和业务发展方面的明确保障,并推动成本的持续下降。
他重点提到,基于政策与法规,当前低速无人车主要运行在非机动车道上。然而,随着应用场景的拓展,未来的运营将不可避免地涉及机动车道。当前的无人驾驶车辆尚未完全达到车规级标准,尤其是在功能性安全测试方面仍存在差距。因此,行业亟需主动与相关政府部门沟通合作,推动行业政策的完善,并制定符合车规级标准的测试和管理办法,以保障行业的健康发展。
破解“内卷外拓”困局,探索国内外市场商业闭环
在当前的无人驾驶行业,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局面。在国内市场,竞争趋势初显,“内卷”现象加剧,许多企业开始在有限的市场空间内陷入了恶性竞争,难以突破困境;而在国际市场,虽然机遇众多,但如何在复杂的政策环境、文化差异和市场准入壁垒中找到突破口,仍是许多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破解“内卷外拓”的困局,成为了行业发展的核心议题。
王博思表示,当在“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招商局集团已布局多个国内外港口,其中在深圳妈湾港已投入超过40台无人驾驶车辆,并与当地管理方充分验证自动驾驶技术,为未来海外业务的拓展打下基础。
在海外市场,中资企业面临许多出海挑战。首先,部分地区的法规政策可能发生变化,比如在东南亚的税收改革;其次,文化差异可能导致与当地用人单位的冲突;再者,他建议在将国内先进技术带到海外前,先在国内进行经实际应用中的充分验证,才能确保技术的有效性。最终,出海中资企业作为技术展示和应用的窗口,推动技术的推广和落地。
盛维天博士给出的建议是:针对内卷,希迪智驾的策略是通过在技术上建立独特的竞争优势,使自己不与竞争对手处于同一维度的竞争,这样可以增强企业的不可替代性,从而突破内卷的困境。在海外,希迪智驾依托合作伙伴和关系良好的客户,抱团出海,通过与他们的合作,共同利用彼此的资源和能力,在海外市场实现拓展。
“对于环卫企业而言,无论是应对内卷还是推动外拓,核心在于提升自身的实力和竞争力。”吕广贺透露,接下来,启迪环境计划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加强无人环卫和人机协同作业。除了引入无人环卫车辆外,还将投资并寻找全国范围内的合作伙伴,获取更多优质的小型装备,以提升环卫作业效率,并帮助环卫工人更高效地工作,提高他们的尊严感和幸福感。其次,推动企业数字化建设,通过数字化手段更好地统筹管理人员、车辆和物资,提高整体效率。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关注环卫工人的生命健康。启迪环境将加大投入,重点通过加强安全管控和安全教育,确保工人的安全与舒适,减少事故发生,从而提升整体的生命健康保障。
陈卫强点出,当前在物流、少人化港口和矿山等领域的无人驾驶商业价值逐渐显现。在此基础上,企业必须确保自身的质量、能力和安全,并努力避免行业内的恶性竞争,这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如果企业普遍出现亏损,整个行业将面临极大风险,仍处于危险的境地。
随着我国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相当的竞争力,他鼓励,出海企业可以选择提前布局已在国内落地成熟的领域。
周清主要从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政策协同和生态建设方面,分析九识智能不断探索、从而实现商业闭环路径。
首先是技术创新。在硬件方面,九识通过重构技术和性能的平衡,优化了产品设计。例如,九识新款E6无人车,通过降低底盘性能和更换为成品货箱,降低了成本,使客户能够以更低的门槛使用新产品。在软件方面,通过动态检测、场景预决策和算法优化,将推理延时控制在50毫秒以内,同时将功耗降低至原来的三分之一,进一步提升产品性价比。
其次是模式创新。针对传统的高现金流压力,九识推出了“硬件销售+服务订阅”的新模式。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客户的初始投入门槛,还减少了每月的运营成本,帮助客户更轻松地接入并使用我们的技术。
关于政策协同,在国内,九识积极建设覆盖80%以上乡镇的运营网络,实现统一管理和政策协同,从而获得更多的路权。在海外市场,九识参与了新加坡TR-68自动驾驶标准的制定和修改,推动自动驾驶法规的完善,以助力海外市场的拓展。
最后是生态建设,九识开放了自动驾驶技术平台,让更多生态伙伴使用九识智能的技术实现产品无人化,从而拓展了更多应用场景和产品种类。通过共建共赢的模式,进一步推动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
最后,刘凯表示,推动技术落地的核心在于需求驱动,而不仅仅依赖政策支持。尽管各地政府在智能网联领域出台了多项政策,但其实施效果常常受限,真正能够推动行业发展的,仍然是应用场景中的实际需求。
此外,行业合作至关重要。目前,湘江智能已与多家无人驾驶企业已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展产品测试和技术开发,显著提升开发效率和市场推广速度。在推动技术进步方面,他建议,中小企业应通过合作平台促进技术共享与创新。比如,湘江智能正在与中石化运输团队合作,利用第三方平台构建产品数据,为中小企业提供训练数据,从而提高其感知技术水平。

写在最后
在讨论环节中,联盟秘书长李进科指出在环卫领域的关键概念“人机协同”,科技的发展更在于助人,这种跨越技术与人的界限的协同模式,将引领行业走向更加智能、灵活的未来,突破单纯依赖技术的局限,赋予环卫作业更多的智慧与人性化色彩。
人机协同不仅能提高环卫效率,也为无人驾驶技术在更多复杂场景下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动力,推动自动驾驶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向社会贡献更为完善、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这也印证了那句:行业的未来不仅依赖技术突破,还需要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市场的精细化布局。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单纯的技术创新已不足以支撑行业的全面发展,必须借助创新的商业模式,构建更加灵活、开放的市场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政策支持、企业合作和跨行业协同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无人驾驶行业需要构建更加紧密的生态圈,通过技术、人才与资源的整合,实现从技术到市场的全面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