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解决工程挑战之后就万事大吉了吗?

时间:2019-12-07

来源:无人驾驶网

0

导语:随着技术逐渐成熟,自动驾驶汽车企业意识到,掌握自动驾驶算法仅仅相当于一张入场券,接下来是如何推出商业化服务这一更大挑战。

   随着技术逐渐成熟,自动驾驶汽车企业意识到,掌握自动驾驶算法仅仅相当于一张入场券,接下来是如何推出商业化服务这一更大挑战。

  坐在一辆未来世界般的自动驾驶汽车里,驶过人头攒动的长春市桂林路商业街,听上去令人兴奋、感觉刺激甚至可怕。但实际上乘坐自动驾驶汽车的体验异常枯燥,就像一位驾轻就熟的出租车司机在驾驶,试图给副驾驶乘坐者留下深刻印象。当然,枯燥乏味的体验是一项巨大成就,它证明目前自动驾驶汽车应对最复杂的都市环境方面取得快速进展。

  自动驾驶技术日趋成熟

  自沃尔沃实现自动驾驶车队以来,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家和高科技公司开始对自动驾驶进行技术攻关。时至今日,L2级别智能驾驶,几乎成了上市新车的必备关键词。自动驾驶汽车背后的技术挑战正进入最后阶段。下一步应该直截了当:大规模部署。

  至少,这是该行业长期以来的假设。自从10年前谷歌发起旨在打造一款完全无人驾驶的汽车的“探月竞赛”,让机器人驾驶比人类更安全的工程挑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目前自动驾驶汽车的战场正在转移。

  商业可行性是自动驾驶厂商未来攻坚难题

  越来越多的人正意识到,搞对自动驾驶算法仅仅相当于获得一张入场券,接下来是商业化这一更大挑战,这个考验需要政府批准、公众信任、品牌营销、大规模制造能力,以及管理一个与出行公司和共享汽车在按时接送方面展开竞争的技术诀窍。

  谷歌兄弟公司Waymo前首席业务发展官肖恩•斯图尔特称,这项工程挑战是“一个巨大的壮举——它比把人送上月球还难”。但他补充称:“它只是一个里程碑。你如何在围绕该技术的商业模式中获得成功?那是一项完全不同的挑战,需要一整套完全不同的技能和经验。”高管们意识到,大规模部署自动驾驶汽车很可能比演示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如何在市内行驶要困难1万倍。

  自动驾驶系统是一种核心竞争力,它是必要的,但尚不足以创建一项新的业务,自动驾驶汽车在传感系统的可制造性、监管环境以及扩大面向客户的业务的规模方面,仍存在大量不确定性。

  直到不久以前,人们一直认为,谁最早创建自动驾驶车队,谁就会获得先发优势,因为每行驶一英里都有助于改进算法,从而提高安全性和品牌形象。这里的想法是,自动驾驶汽车将成为一个“赢者通吃”的市场,类似于Facebook主宰社交媒体,形成固化市场份额的“网络效应”。

  2016年,优步创始人、时任首席执行官的特拉维斯•卡兰尼克表示,如果一家汽车制造商能够生产出真正的自动驾驶汽车,他会马上购买50万辆。他的逻辑是,成为第一关乎生死存亡。他的前提是,只要能够除去三分之二的司机成本,网约车的经济可行性怎么都能解决。但是,具体如何运营,运营这些汽车的成本,或者它们可能在哪里推出,这些细节都被当作事后的思考。

  过去10年,汽车行业在完善自动驾驶系统方面投入了数不清的资金,但越来越清楚的是,掌握正确的技术只是第一步。商业理由、政府监管是自动驾驶能否大规模普及的关键。

  笔者认为,自动驾驶汽车的推出仍将在未来10年发生,但“只是在受控环境的市场有限推出,在这类环境中,可变因素是基本可知的”。当地法律和政治文化很可能会在城市带来大量不同运营商,而中国市场也都将面临独特的监管挑战。很显然,目前在单纯技术方面自动驾驶仿佛只差最后一块拼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实现。但是,交通出行从来都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如何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解决碳排放,减少私家车,是未来自动驾驶汽车制造商们需要考虑的。如果说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能普及,他说能做到的是创建一种新的运输模式,而不仅仅是一辆汽车。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5260609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