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时代来了,AutoX“真无人”车队驶上繁忙街头

时间:2020-12-06

来源:深圳商报

0

导语:12月3日,AutoX正式公布中国首批车内全无人、无远程遥控的RoboTaxi车队,并发布了其在深圳市繁华公开道路完全无人驾驶的视频。

   12月3日,AutoX正式公布中国首批车内全无人、无远程遥控的RoboTaxi车队,并发布了其在深圳市繁华公开道路完全无人驾驶的视频。
t01a58940f23e04e0e6.webp

  视频中,AutoX的25台无人车在深圳繁忙街道上自主行驶,灵巧绕过路障、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真正做到了规模化无人驾驶,实现了该领域内中国企业零的突破。视频里,AutoX全无人汽车内无驾驶员或安全员,全程无任何人工接管、无远程遥控,完全依靠其无人驾驶系统“AutoX Driver” 驾驶。驾驶途中,无人车遇到了了大量中国大城市中常见的路况变化,如路边停放车辆挡道、骑手小哥突现、夜间施工修路等。针对这些突发状况以及掉头、并道汇流等行驶需求,无人车处理平稳流畅,并且保持高达40公里每小时的平均速度。

  记者了解到,AutoX发布的首批全无人RoboTaxi车队共25台,皆采用FCA克莱斯勒大捷龙车型,与Waymo在美国实现大规模全无人驾驶面向公众运营的车型同款。这也是中国首批从车硬件到无人驾驶系统都能全面符合无人安全要求、能够进行大规模无人化部署的自动驾驶车队。今年7月,AutoX获得了全球第二张、中国唯一一张加州全无人驾驶牌照,该牌照代表全球最高技术安全要求级别的无人驾驶认证。

  软硬件一体化设计,真正达到全无人标准

  此次AutoX发布的RoboTaxi车队集成了AutoX全新第五代传感器系统,搭载目前国内最高分辨率激光雷达和摄像头,通过超高分辨率感知能力应对中国复杂都市路况。

  正基于国内城市道路的特色,大部分街道上物体数目繁多、遮挡严重,普通分辨率的传感器难以满足在中国特色路况下达到全无人驾驶的感知需求。AutoX第五代传感器系统融合了高分辨率激光雷达与摄像头,从软硬件层面同时保证超高精准度感知能力,保证对严重遮挡的行人、体积极小的物体等有足够的感知精度,满足全无人的技术需求。

  同时,车内集成了AutoX自主研发的多传感器硬件级同步融合模块等核心安全硬件模块,做到软硬件一体化设计,借鉴了车规级硬件设计标准和开发流程,经过严格硬件在环与车辆在环测试,最终通过全无人质量检测。

  值得一提的是,AutoX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款L4/L5全无人驾驶级别的域控制器AutoX XCU,填补了中国市场在高性能、高级别车载域控制器上的空白,为无人驾驶AI提供了稳定又强大的计算平台。

  该批车队是中国首款具备了全栈系统性安全冗余的无人驾驶车队。无人车提供了首个具备可应对刹车失灵等的软硬件冗余系统,全方位针对全无人驾驶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事件作出了安全冗余解决方案。

  通过软硬件一体化设计、量产级别质检、自主研发计算平台及全栈系统性安全冗余等多层次的技术保障,AutoX最终才得以负责任地去掉安全员。

  大量闹市区数据积累,成就处理复杂道路能力

  另一方面,AutoX做到全无人的基础也在于其从数年前起在中国闹市区积累的大量行驶数据。自2018年起,AutoX在深圳中心地区展开大规模路测,通过积累海量市中心复杂路况数据,获得了海量高质量、高难度的L4级自动驾驶数据,以数据驱动AutoX Driver学习驾驶的能力。

  由于AutoX处理多变、复杂的城市路况能力和通用性,AutoX已经成功实现多城市运营,在包括深圳、上海、芜湖、武汉等多个城市迅速复制。目前,AutoX已同时获得深圳、上海、武汉、广州等多个主要城市的自动驾驶牌照,同时跨全球5个城市开展规模化测试运营。

  迄今为止,AutoX提供国内唯一支持任意点停车的RoboTaxi,无固定上下车站点,实现了车找人而不是人找车的真正打车体验。AutoX无人驾驶系统从软件算法、硬件设计同时入手,稳定处理深圳、上海等地常见的大暴雨天气情况,支持恶劣天气下长时间稳定安全运营。

  AutoX表示,真正安全的无人驾驶系统,必须依托于非常稳定的AI驾驶能力,而非依赖远程遥控。这也是AutoX技术研发的核心方向。特别引起注意的是,基于安全考量,AutoX的系统架构实现了车载控制模块与网联模块彻底隔离,即使黑客入侵系统,仍无法直接遥控AutoX车辆,杜绝可能因此造成的交通事故和人员伤害。

  积累海量复杂城市中心路况

  “安全是无人驾驶RoboTaxi能落地的前提条件,AutoX一直将安全作为核心价值观,坚持做正确的事,坚持做长期有价值的事,用国际最高的安全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AutoX创始人及CEO肖健雄表示。“AutoX将始终在技术上追求极致,以高度使命感,来推动RoboTaxi无人驾驶在中国的安全高效地大规模商业化。”肖健雄说道。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5260609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