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携手比亚迪,希迪智驾,联合打造“无人智慧园区物流”

时间:2021-02-04

来源:

0

导语: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478个国家级的经开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有省级各类开发区1,170个,全国各类工业园、制造园区约22,000多个。

 文|园区无人驾驶编辑部

无人车园区短驳运输:安全,高效,绿色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478个国家级的经开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有省级各类开发区1,170个,全国各类工业园、制造园区约22,000多个。

在封闭园区场景,库房与车间、车间与车间的短距离、高频次的货物转运大部分仍靠司机驾驶进行运输。另外,考虑到园区安全及避免货物损坏,园区一般将车辆行驶速度限制在30千米/时以下,要求行驶中尽量平顺、稳定,减少颠簸以及急刹急停的发生,这些因素考验着驾驶员的专业性和耐心。

在安全,高效,绿色的运输要求下,封闭园区内的物流正面临运营成本高、司机招募困难等问题。园区业主希望在装卸、运输、配送、仓储等环节转型升级,向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发展,提升运营效率。

二 无人驾驶园区物流:智能化,节能环保,高效率

从2020年9月开始,以华为制造园区试点,将华为,希迪智驾与比亚迪联合的园区物流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应用于园区内库房与库房、车间与车间的短驳货物运输场景,提升效率,节省成本。

华为智能驾驶计算平台MDC 300F满足车规级要求,支持工业生产运输环境的全天候操作要求,64TOPS的AI算力与150K DMIPS的CPU算力能够同时支持12路摄像头,8路车载以太,以及12路CAN接入,实现了方案中传感器种类多、数量多、算力要求高的接入需求。 

希迪智驾基于华为智能驾驶计算平台MDC,开发自动驾驶功能软件,实现环境感知,车辆定位,决策控制,形成车端自动驾驶系统。解决方案支持C-V2X技术使车端与路侧感知设备(RSU、传感器)通信,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超视距视野,结合华为云端控制平台(车辆监控,高精定位,路径规划,云端调度)实现多车协同,使园区作业更高效。

以“电池、电机、电控、芯片”为核心技术的比亚迪纯电动卡车,以优异的线控转向、制动能力及高“适配性”的车身性能, 与自动驾驶系统进行精确匹配,更好地保证了车-路-云、人与车,以及各类信息之间的高效协同,保障了车辆在园区物流场景运行的稳定性。

图片1

华为,希迪智驾与比亚迪联合打造自动驾驶货车驶入试点园区

 

三 自动驾驶货车技术先进,功能全面
全天时全天候行驶能力 
这次联合方案满足了包括货车自动驶出和停入预置泊车位,与货台精准停靠接驳,场区内道路自动行驶,跟车行驶(自动编队),自动避障,全天候运行(异常天气,夜间低光环境), 自动充电停靠等园区无人水平运输等具体场景。同时还具有抗振、抗高低温的高稳定高可靠性,能够轻松应对园区内不同工况及雪,雾,风,光照等自然环境的考验,确保行驶安全。

用场

园区自动驾驶

精准货台停靠

异物精准识别响应

24小时全天候

园区行人停车等待

前方障碍识别与绕道

主动安全紧急停车

智能精准控速

最优自动驾驶算法策略,精确停靠对接,降本增效
通过采用最优的、高度一致的驾驶策略,有效降低包括轮胎等易损、易耗部件的损耗。而为确保精准停靠对接码头位置,方案中通过多种传感器进行精确测距,通过激光雷达车位建图匹配,与视觉停车位匹配,经过不断测试调试,停入预置泊车位精准控制在3厘米内,更方便快速搬移货物,有效提升运输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1612419233(1)_看图王

 倒车入库,精准控制离码头水平三厘米间隙

1612419249(1)

自动倒车入库,驾驶舱视角

 

 全方位感知部署,更稳定,更安全

为避免行驶中的盲区节点,提升整体的稳定性及安全性,采用了多重冗余的感知方案。
除了前向、后向的监测感知,还包括侧面环视摄像机组、底盘透视摄像机组、车身周边的超声波雷达、侧视激光雷达、侧视摄像机, 为车辆提供包括底盘区域与车辆上方区域的360度环绕视野,为车辆提供360度环绕视野,能对10厘米以上的异型障碍物进行响应,提升稳定性及安全性。

1612493337(1)_看图王

                      希迪智驾环视传感器部署方案

面对半封闭区内环境简单且车速低的场景特征,华为携手希迪智驾,比亚迪的联合园区物流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与园区物流系统高效协同,最终达成业务运营效率提升和综合成本的降低。未来,以单个园区的成功试点,助力孵化应用到其他园区,打造真正“无人智慧园区物流”。

来源: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5260609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