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高鸿任世岩:自动驾驶为什么需要车联网|观点

时间:2021-03-03

来源:

0

导语:​任世岩预计,在2025年,人的手脚可以离开汽车。自动驾驶在2025年可以得到初步商用,在2030年可以形成规模商用。到了2025年,可能会实现无人驾驶的车辆的普及。

 ​任世岩预计,在2025年,人的手脚可以离开汽车。自动驾驶在2025年可以得到初步商用,在2030年可以形成规模商用。到了2025年,可能会实现无人驾驶的车辆的普及。

近日,懂车帝推出了汽车行业开放麦「懂车Talks」,首期特别版节目以“2021问题不大”为主题,从宏观经济、汽车创投、自动驾驶、设计趋势、消费需求等五个视角,邀请嘉宾分享了行业新知和洞察,讨论了汽车行业中正在发生的变革。

大唐高鸿智能网联产品事业部总经理任世岩认为,5G时代除了强调人和人之间通信之外,更多的要面向场景,要拓展到垂直的行业里面去。车联网被公认将成为5G面向垂直行业的一个最重要的应用。自动驾驶又是车联网的主要应用场景。

对于高速行驶的车辆来说,网络需要满足低延迟和高可靠的关键特点,不能像手机信号一样延迟不可控。所以需要对所用的4G、5G技术,针对车联网场景进行一些优化,使它能够达到车车之间通信的一个更好需求。

任世岩表示,在基于4G实现的LTE-V2X上,承载的主要是一些最基本的,被称之为结构化的信息。包括红绿灯、车辆行驶的位置状态等最基本的信息。而在基于5G实现的NR-V2X上,可以承载更丰富的信息,实现车辆之间的交互。

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车和车之间,车和路测设施之间以及车和人之间的一些信息的交互,就可以让汽车像人一样具备包括眼睛、耳朵和嘴巴在内的全面感知。在这种全面感知基础上实现的自动驾驶会给人带来更有效率,更加安全的生活的方式。

任世岩预计,在2025年,人的手脚可以离开汽车。自动驾驶在2025年可以得到初步商用,在2030年可以形成规模商用。到了2025年,可能会实现无人驾驶的车辆的普及。

以下为任世岩在「懂车Talks」上的分享内容整理:

大家好,我是任世岩。在今天正式开始讲之前,我先给大家看两个数字,分别是24.5万次和120分钟。这指的是2018年我们国家全年发生的交通事故的次数,以及中国重点城市每个人在上下班路上所需要花的时间。

我们一直在想,有什么样的技术手段能够去解决这样的问题。这就是我今天要给大家演讲的主题,车联网。

01 从1G到4G全球通信发展历程

根据一些数据,一些调查,车联网可以降低80%的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以及能够提高30%的交通的效率。

我本人一直是在从事无线通信移动的这样一个行业。这个行业,曾经对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

我们可以来做这样一个回忆。大家可能看过,上个世纪90年代的片子。香港的电影,里边的黑道老大都会拿着一个手机叫大哥大,特别大,那是1G,1G的手机只能用于打电话;后来又出现了2G,2G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全球通。

2G的手机的时候,我们能打电话,而且可以发短信;到了3G和4G的时候有什么变化呢?数据通信成为了主流。所以我们现在所经常能用到的网购也好,直播也好,其实他们所用的技术都是基于3G和4G的,这个技术已经大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到了5G时代,会有新的一个变化。除了强调人和人之间通信之外,它更多的要面向场景,要拓展到垂直的行业里面去。我们今天所要谈到的车联网,大家都公认它将成为5G面向垂直行业的一个最重要的应用。

02 车联网的主要应用场景:自动驾驶

说到自动驾驶,是从辅助驾驶,到有条件的自动驾驶,到完全自动驾驶。再形象一点,就是我刚开始的时候,我可以把脚离开,我可以不去控制它的油门,踏板和刹车,现在技术已经得到一个实现了;再下一步,是手可以离开,方向也可以由这种车辆来控制;再往后是眼可以离开,把驾驶交给汽车;再往后,人可以离开。也就说车上可能未来最终就没有了驾驶舱。

最早的时候,我们自动驾驶所用的技术,都是称之为单车智能。什么叫单车智能?就是我既希望于说我的车辆尽可能地强大,不依赖于各种路测的辅助设施,就可以完全的实现的一个自动驾驶。但是目前来说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什么困难呢?就像谷歌、百度他们原来做的这样的一个自动驾驶一样单凭自己的单车,可能在车上装了很多的雷达、摄像头等等传感器,就像我们人的眼睛,可以去感知周围的设备,感知路况的信息。

但是眼睛是有局限的。第一个,它不能被遮挡。如果要是前面有雨雾天气、光线不好等情况,单车的智能的一些传感器可能就会失效,就好像我们人被挡住眼睛,没有办法开车一样。

那这时候可能我们会想到,还有没有其他的这样的更多的一些感知的手段?比如说我们跟人交流一样,除了有眼睛之外,还有什么样的感知手段?我们自然会想到说会有嘴巴和耳朵,可以说,或者听。

在技术里面,我们就可以把它称之为“网联”,就是用无线通信技术来实现车和车之间,车和路测设施之间以及车和人之间的这样的一些信息的交互。有了这样的一些信息交互之后,就像我们可以通过眼睛、耳朵和嘴巴进行全面的感知。

03 车联网技术迭代对社会的影响

那为什么要提出车联网的技术呢?它跟现在的4G、5G的技术有什么样的不同呢?

大家都知道4G、5G它主要面向的是人和人之间通信。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我们发的微信,或者我们去购物,它的延迟是不可控的。我可能一秒钟能到你,也可能会需要几分钟才能到你这儿。

但是对于高速行驶的车辆来说,它需要有这样一个关键特点,就是低时延和高可靠。所以,我们要对现在所用的4G、5G技术,要针对车联网场景去做一些优化,使它能够达到车车之间通信的一个更好需求。

那个时候,大家想象一下,路上可能也就没有了红绿灯,也没有了路口,为什么呢?因为车辆和车辆之间会有一个自己的交互。红绿灯并不是最高效率的一种交通管理方式,如果车辆和车辆之间可以相互的穿插,那这样效率会非常高。

另外,大家可能还没有想到一点,如果实现了自动驾驶,就意味着你的车不用你自己去停到车位里面去,它会自己的回到车位里面去。这也就意味着说,我的停车场面积会变得更小,我的车一辆跟辆可以紧紧地挨在一起。

所以这样大家可以想到,那时候,第一,停车场会变得更加的高效,因为我们可能不需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车,更多的车会跑在路上,这样也大大的提升了每辆车的利用率;再加上交通没有了这样的红绿灯,交通的效率也会得到提升。

整个来说,未来的自动驾驶会给我们带来更有效率,更加安全的生活的方式,这就是自动驾驶可以给我们带来的生活上的改变。

04 回顾车联网发展历程

那车联网的发展历程是怎么样的?

在2011年的时候,我们就开展了基于4G(LTE)向的行业应用,比如说向汽车行业,这样发展的一个历程。通过我们前期的一些技术这种研究,在2015年的时候,我们向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提交了一个标准的报告。

在2016年我们完成了这样的一个标准,LTE-V2X在我国已经蓬勃地发展了起来。不单是我们有产品,在整个行业之内,会有很多的这样公司有这样的产品。

随着5G(NR)的到来,车联网技术也会不断地往前去引进。它有更高的速率、更强的功能,它会跟LTE-V2X并存很长一段时间。

LTE-V2X承载的主要是一些最基本的,我们称之为结构化的信息。包括红绿灯的信息、车辆行驶的位置状态等等这样最基本的信息。

NR-V2X可以承载更丰富的信息。举个例子来说,NR-V2X可以实现有一种应用叫做传感器共享。比如说我的前面一辆车是一辆大卡车,它前面装了一个传感器摄像头,但是我被大卡车挡住了,我没有办法预知大卡车前边的路况有什么样的情况。所以万一它要是发生了一些情况,我很可能反应不及。

有了5G的NR-V2X,通过这种传感器共享的技术,就可以在车载的屏幕上看到大卡车前面摄像头所拍到的景象,类似于大卡车就像透明的一样这个应用叫做See Through,穿视过去,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场景。

再比如说,NR-V2X实现了车辆之间的交互。在LTE-V2X的时候是一种广播系统,我只管往外说,我不知道别人听到以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但是到了NR-V2X的时候,它可以实现单播,只是我跟你说了以后,你会给我一个反应。

比如说,在我们未来自动驾驶的时候,匝道入口、合流的时候,你先走还是我先走,可以通过双方自动的协商来达到效果;再比如我们刚才所说的,在未来没有红绿灯的时候,也是通过这样这种交互式的来进行解决。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随着5G的到来,我们向着未来真正的自动驾驶又进了更大的一步。

05 自动驾驶离我们还有多远?

那自动驾驶最终什么时候能够实现?我个人预计,在2025年,人的手脚可以离开汽车。自动驾驶在2025年可以得到初步商用,在2030年可以形成规模商用。到了2025年,我们可能会实现无人驾驶的车辆的普及。那个时候,没有了红绿灯,更安全的交通、更少的停车占用、更小的停车场这样的一个充满了科幻的场景终将会实现。

在我进入无线通信行业的时候,恰好处于全球通非常发达,有诺基亚,爱立信等等外企大举在市场全面开花的时候。从2000年到2021年,这20年里面,无线移动通信经历了从3G跟随、4G并行、5G引领的大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通信的强国。

再来看我们的汽车行业。目前,中国的汽车产销量是全球第一,但是我们还不能称之为汽车强国,为什么?因为目前来说,我们对汽车核心技术的掌握还不是那么的充分。

现在汽车行业已经达成共识,未来汽车行业会有一些更深的变革,有面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的发展。我们国家的网联技术,还有我们的高精准定位都处于全球最领先的地步。所以我感觉,现在就像2000年左右中国移动无线通信所处的情况一样,我们正处于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

所以我相信,就像通信产业一样,我们国家继成为通信强国之后,必将成为汽车强国。只要我们持续探索,一切问题都将是小问题。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5260609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