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智能网联测试示范基地50+,“国字号”已有10个

时间:2021-09-16

来源:园区无人驾驶

0

导语:谁能率先抢占无人驾驶落地先机?

面对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需要,自2015年起,国家工信部就开始布局,陆续在全国各地建立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促进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据新战略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所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50多个,其中由国家工信部合作推进的“国字号”智能网联或自动驾驶示范区有10个,编辑部特别整理了国内具有典型代表的示范区和测试基地。

东北地区(2个)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北方)示范区(国家级)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北方)示范区位于吉林省长春市,是国家支持的“5+2”示范区之一,由国家工信部、吉林省政府、中国一汽领导,2018年7月正式投入运营。该示范区封闭场地面积35万平方米,封闭道路里程3公里,具有6大类99个测试场景,通过行驶场地和驾驶情景的组合可以扩展到300余个场景,智慧交通设施共有4大类100余个,实现了高精地图和5G信号的全覆盖。

北汽盘锦无人驾驶汽车运营项目


该项目由北汽集团新技术研究院与辽宁市盘锦市大洼区人民政府于2016年7月合作建设,落地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使用车辆均基于北汽集团现有成熟车型,搭载北汽无人驾驶技术,在景区内实行车流、人LIU相分离的运行办法,并运用先进的云端控制技术对车流、人LIU分别进行调控,充分运用V2X、V2V、V2I等诸多车联网相关技术提高车辆通行效率。

华北地区(1个)

国家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产业(京冀)示范区(国家级)


该示范区是国家工信部、北京市、河北省合作设立,由长城汽车具体实施建设,2018年11月正式开放运营。项目已分别在北京经开区、海淀区、顺义区、房山区、石景山区和河北保定徐水、雄安新区建成测试基地,覆盖了京津冀85%以上高速公路场景,80%以上城市及乡村交通场景,提供智能驾驶、智慧路网、新能源汽车、共享出行等在内的多个应用示范。

华东地区(6个)

中国智能车综合技术研发与测试中心(江苏常熟)


该测试中心于2015年8月在在江苏省常熟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揭牌,是国内首个智能车研发测试中心,功能定位为中国智能车产业的科技创新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技术交易平台,通过智能车前沿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中心已建设成为推动常熟汽车产业发展和升级的重要创新基地,打造成为具备“独立、公正、专业”特征的第三方智能车测评机构。

浙江5G车联网应用示范区(国家级)


该示范区于2015年9月由国家工信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合作建设,是中国首个开展部省合作推进的5G车联网应用示范,包括以云栖小镇为核心的(杭州)西湖区、以乌镇为核心的(嘉兴)桐乡市两部分。云栖小镇实现了基于LTE-V车联网标准的智能汽车的车-车、车-路信息交互场景;桐乡方面构建以视频技术为核心的透明示范路,完成多项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的研究与测试,推出了智能化停车应用。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国家级)


该示范区是国家工信部批准的我国首个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由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承担建设。示范区根据产业技术进步需求,分封闭测试区与体验区、开放道路测试区、典型城市综合示范区、城际共享交通走廊四个阶段展开建设。2016年6月,基地封闭测试区一期正式投入运营,标志中国智能联网和无人驾驶汽车从国家战略高度正式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江苏无锡)(国家级)


该基地于2017年9月揭牌,由国家工信部、公安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负责建设和运营管理,是中国首个部省共建、面向自动驾驶汽车上路行驶考试和安全评估的测试场。基地分公路、城市街区、环道、高速等测试区,包括至少150个由多种类型道路、隔离设施、减速设施、车道线、临时障碍物、交通标志等组成的实际道路测试案例,为自动驾驶技术提供第三方权威测试和认证。

福建平谭无人驾驶汽车测试基地


该基地是福建省首个无人驾驶汽车测试基地,也是平潭与百度开展人工智能领域合作的首个项目,2018年3月正式启动,上路测试了全国首辆商用级无人驾驶微循环电动车“阿波龙”,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面向无方向盘的无人驾驶汽车发放测试牌照。近年来,平潭还加速推动无人驾驶技术与5G深度融合,并利用优势路网,打造全国首个全域开放道路测试示范区。

福建漳州自动驾驶技术应用示范区


该项目于2017年开始动工建设,是全球首个无人驾驶汽车社会实验室项目。目前运行的“双鱼岛”智能车路协同系统由漳州开发区、福建省源创力智能汽车研究院等多方共同推动,其中自动驾驶小巴旅游观光示范线包括桥梁、环岛、灯控交叉口、非灯控交叉口、公交停靠站等基础设施,全线共设置18种V2X应用场景;自动驾驶性能综合测试示范线全长约5公里,可开展一般行为能力类、异常处理能力类、退出机制类、操作类测试项目。

华南地区(5个)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国家级)


该示范区是我国第六个、中部首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2019年9月正式揭牌,百度、海梁科技、深兰科技拿到全球首张自动驾驶商用牌照。示范区围绕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汽车后市场、移动出行、金融服务业等产业集群,形成从生产制造、技术研发、网联测试、服务金融、智慧数据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城市功能。

武汉 “智慧小镇”示范区(国家级)


“智慧小镇”名为Sharing-City,2020年9月在东风公司技术中心“开城”。该小镇高度集成无人化社区服务全场景,可以满足人们对未来智慧出行、智慧交通和无人化社区服务的想象,是全国首个“无缝化移动服务生态小镇”。在“智慧小镇”,行驶在路上的无人驾驶汽车,还有无人咖啡屋、无人超市、无人医院、无人餐厅等,这些功能都可在东风Sharing-VAN车上配载。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国家级)


该测试区于2018年6月建成并投入运营,由湖南湘江智能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运营,具备军民融合示范性强、测试场景多元化、配套全面等优势,其超3公里双向高速测试环境及无人机测试跑道均为国内独有。测试区覆盖智能汽车的安全、效率、信息服务及新能源等四大类型测试,建有78个常规性智能无人测试场景,为自动驾驶乘用车、商用车、无人机、智能机械、机器人,网联通信供应商提供系统测试服务。

广州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国家级)


该示范区于2018年3月正式启动,以“广州为中心、大湾区协同、全国多地支撑”为原则,形成“一核三翼”的产业布局。“一核”:指广州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产业综合基地,该基地涵盖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研发、测试、示范和产业化等内容;“三翼”:分别是以南沙区自贸区万顷沙保税港加工制造业区为载体的南翼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区;以广州开发区、增城区开发区为载体的东翼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区;以白云国际汽车小镇、花都汽车城、从化区明珠工业园为载体的北翼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区。

深圳无人驾驶示范区


该示范区是2016年10月由前沿科技与密歇根大学合作引进的M-CITY项目。M-CITY项目是全球首个无人驾驶汽车测试区,是美国密歇根大学MTC中心的下属项目,包括了美国交通运输部、福特、通用、本田、日产等在内的政府机构和企业参与了该项目的建设。深圳无人驾驶示范区依据中国的独特交通状况及文化而设,一部分是无人驾驶的测试区和研发区,另一部分是无人驾驶汽车产业的生态技术。

西南地区(4个)

重庆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国家级)


该示范区于2016年1月由国家工信部和重庆市签署确定,是全国第3个“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重在智能驾驶、智慧路网、绿色用车、防盗追踪、便捷停车、资源共享、大范围交通诱导和交通状态智慧管理八大领域打造多个应用示范项目;同时,推动智能汽车、智慧交通相关产业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检测认证及标准制定。最终,集聚成庞大的车联网产业,为市民构建安全、节能、高效、便捷的汽车服务新生活。

四川德阳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


该项目于2017年6月发布,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以及相关高等院校精心策划组织,集密西根大学测试示范区和国内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地经验和优势,分为真实路况测试区(A区)、封闭测试区(B区)和示范体验区(C区)。其中,真实路况测试区为全国智能网联汽车尤其是无人驾驶汽车提供首个专业的开放式真实路况测试与验证服务,并开展无人驾驶汽车测试与示范运营活动。

中德智能网联汽车四川试验基地(国家级)


2017年11月,中德智能网联汽车四川试验基地项目由国家工信部批复落户成都龙泉驿。2019年3月,该基地正式开工建设。根据规划,整个园区定位“未来汽车城”,第一期建设1.76平方公里的封闭测试场及创新中心;第二期建设5平方公里的半开放式体验区;第三期建设50平方公里的综合示范区;第四期于2025年建成200平方公里的智慧交通生态圈,打造一个汽车产业新城。

中国汽研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基地(重庆大足)


该基地总投资5.38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940亩,于2019年12月在重庆落成投用,可满足55吨以内的所有道路运输车型试验需求,是中国西部首个智能汽车试验场,亦是中国西南地区首个涵盖重型汽车、客车、轿车专项测评道路的测试评价场地,为车企提供研发、试制、试验、改进、检测、认证等一站式服务,缩短车企新产品研发上市周期,助推当地汽车产业发展。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5260609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