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防疫时代,低速无人驾驶企业如何开新局?

时间:2022-06-30

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

0

导语:无人驾驶成常态化防疫关键。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并蔓延全球,人们工作、生活均受阻,长时间的停工停产导致各大行业经济萎靡。可就是这艰难时期,加速了低速无人驾驶“落地元年”的到来。

首先,无人驾驶技术作为计算机科学、模式识别和智能控制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是衡量一个国家科研实力和智能智造水平的重要标志。

其次,低速无人驾驶的场景限定、无人化作业特征,符合疫情时代“少人化、无人化”防疫理念,能解决人力资源短缺问题,并在减少人工成本的同时,提升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疫情中的防治工作更推动了无人驾驶产品的落地,自动驾驶企业也伴随着政策的完善、资本的涌入等原因,在疫情期间得到空前发展。

疫情“催熟”低速无人驾驶产业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们对无人驾驶的需求度和接受度都进一步提升。这不仅驱动了产业链企业进一步攻克技术难点、加快应用落地,也让政府和社会资本更加关注这一领域。

(一)提供落地场景,加快技术迭代

疫情将无人驾驶向前推进了一步,之前困扰无人驾驶赛道很久的“真实应用场景”,在疫情之下开始加速实现,各种功能型低速无人车提早从研发测试进入实战应用阶段。特别是无人配送车、环卫消杀机器人、无人巡逻车、医护助理机器人等,为防疫一线送药送餐、监控测温、清洁消毒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降低疫情传播和感染风险。

·无人配送场景

部分企业无人配送车抗疫应用情况

毫末智行无人配送车

白犀牛无人配送车

·无人消毒场景

部分企业无人环卫车抗疫应用情况

新石器无人消毒车

低速无人车企业参与到抗疫行动中,在为抗疫贡献自己力量的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成果与应用场景,并在具体应用中推动新产品研发。

部分企业无人车技术迭代情况

(二)相关政策出台进程提速

良好的政策环境,是无人驾驶产业快速发展的前提之一。由于疫情暴发前,很少无人驾驶辆进入实际应用,各级各部门的指导性发展意见不足,相关政策、管理办法制定缓慢,行业标准缺乏。

随着疫情发生以来,低速无人车产品的加快落地与应用,功能型低速无人车迎来“落地元年”,并在无人配送、无人环卫等场景率先向规模商用进一步探索,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政策出台进程提速,以保证无人车顺利、安全上路。

·国家政策


 
·地方政策


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表明国家发展无人驾驶产业的决心与方向,更是迅速打开了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的商化大门。

(三)获得资本青睐

无人驾驶赛道号称“钞票粉碎机”,一直受到资本追逐。经历2020年抗疫最艰难时刻后,低速无人驾驶企业更加意识到技术和产品落地的重要性,资本方也开始疯狂加注。

据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数据、新战略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所统计,2021年国内外自动驾驶行业披露200余起重要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近1500亿元人民币(包括IPO)。其中,低速无人驾驶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融资近70起、超300亿元人民币。

部分低速无人车企业2021年融资情况


“疫”后时代,无人驾驶成常态化防疫关键

从近年来无人驾驶技术落地应用情况来看,各种功能型低速无人车极大地满足了抗疫一线“少人化、无人化”作业需要,解决了人流量大、密集的公共场所防疫管控、环卫消毒难题。同时,过去招工难、安全隐患大的港口、矿区等场景,也提前尝到了无人驾驶带来的智能制造生产甜头。

显然,疫情意外为自动驾驶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但也或多或少产生了挑战。

首先,疫情导致的停工停产同样影响了低速无人驾驶产业,配件厂商的供应链断裂导致部分无人驾驶企业面临“生产难”的局面。

随着社会化分工越来越专业且精密,环环相扣的产业链一旦拥堵,问题会愈发凸显。低速无人驾驶产业链涵盖雷达、控制方案、车体、芯片、定位等环节,复杂的结构对于专注于某一环节的企业来说,产业链的“断裂”影响是巨大的。

其次,在疫情中的低速无人驾驶产品的落地实施同样受阻。虽然疫情解决了无人驾驶产品落地场景问题,但在疫情防控政策的封锁下,无人驾驶企业将产品从“疫区”运出或是运进“疫区”的运输通道并不通畅,低速无人驾驶企业同样面临“运输难”。

另外,企业长期处于封控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测试进程。这对于刚入局、处于研发状态或试运营初期的玩家来说,不仅不会享受疫情为企业带来的“红利”,反而会因与头部企业核心技术、项目经验差距过大,顶不住产品应用“压测”而面临一轮行业洗牌。

距离2020年疫情暴发已经两年时间,从全球形势来看,国外疫情仍在疯狂肆虐,国内疫情也反复发生,抗疫防疫俨然已经成为一项长期工作。基于种种原因,无人驾驶特别是低速无人驾驶市场潜力都是巨大,部分赛道达成千上万亿级规模,而无人配送车、无人环卫车、无人巡逻车等功能型低速无人车更是成为高效抗疫、安全防疫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疫情期间,各家企业投用的无人车大都属于公益性质,谈不上营收牟利。进入“疫”后时代,如何打开市场,制定出一套可行、可复制的商业运营模式,实实在在地实现“商用”,也是各家企业要解决的问题。

总得来说,低速无人驾驶企业经历疫情“大考”后,均会在经济、技术及经验上有所收获。面对反复的疫情,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齐头并进,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期待着这些“匠人”们后续为中国机械智能化进程、社会生活便捷化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5260609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