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时代,“氢能源+自动驾驶”是刚需还是噱头?

时间:2022-08-24

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

0

导语:氢能源电池还要经过市场的多方面验证。

 本文为新战略低速无人驾驶编辑部原创,转载、改编或摘录请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网”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系列环境问题的加剧,以及能源结构的改变,低碳、零碳成为人们大力倡导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自动驾驶领域,氢能源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也受到了行业关注,成为多家企业新技术和产品研发的战略选择。

全球多家企业前瞻布局

据新战略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所了解,为顺应绿色、低碳发展大趋势,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多款无人驾驶车辆,都是以使用氢能源为技术亮点。

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5G氢燃料无人驾驶拖拉机


2020年6月,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在洛阳发布首台5G氢燃料无人驾驶电动拖拉机ET504-H。这台无人驾驶拖拉机,使用氢能源,可以实现加氢3分钟,耕地4个小时的长续航作业,也是我国首台氢能源无人驾驶拖拉机。

现代汽车:智能氢卡Trailer Drone


2021年11月,现代汽车推出的无人驾驶概念卡车Trailer Drone亮相进博会,车辆装配了两台搭载氢燃料电池的e-Bogie,甚至可实现横向移动,达到了前所未见的高机动性。可在港口作业与狭窄的城市环境中自动驾驶。

宇通客车:自动驾驶氢燃料概念客车


2022年3月,宇通客车旗下自动驾驶氢燃料概念客车、小宇2.0隆重亮相电动百人会。宇通自动驾驶燃料电池概念客车采用电-电混动系统方案,充氢10分钟可达到续航500km;车辆具备“自动加减速、自动转向、车路协同、自动识别红绿灯通过路口、自动进站、自动泊车”等功能,达到L3级别自动驾驶能力。

丰田:无人驾驶老年车


2022年5月,丰田全新一代的无人驾驶老年车概念版本正式曝光,车型将会提供氢能源动力系统并且匹配头等舱的布局。作为无人驾驶车型,该车大部分的空间都留给了乘坐区域,舒适度、豪华感和高级感非常强。而这样的车型也将会面向老年用车消费者和年轻消费者

除了这些已推出的氢能源无人驾驶车辆,不少企业也在积极布局研发。今年6月,“全球自动驾驶第一股”图森未来的联合创始人陈默就宣布加入造车行列,创立专注于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可搭载L4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氢燃料重卡及加氢基础设施服务新公司——Hydron。

不久前,港口无人驾驶企业斯年智驾也与智氢实业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联合研发具备无人驾驶能力的氢能重卡。

“氢能源”五大特性深受追捧

氢是宇宙中丰度最高的化学元素。宇宙中的氢主要以单原子形态和等离子态存在。在地球表面,氢是丰度排第三的元素,广泛存在于水和碳氢化合物中。在地球的常规条件下,氢的单质以双原子气体存在。因此,氢能具备五大主要特性:

来源广泛

氢占宇宙质量的75%,也是地球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氢气可以通过水电解、化石燃料重整、生物质气化等途径制取,氯碱、焦化、冶金等工业企业也有大量副产氢气。特别是基于可再生能源发电耦合电解水制取氢气,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绿色清洁,是可再生能源实现大规模应用的关键路径之一。

便于储存

氢是一种实体能源,储能形式多样,运输手段灵活,适应长期储存和长距离运输。氢能够以高压气氢、液氢、液态有机化合物、固态金属氢化物的形式进行储存,并通过交通设施、输氢管道进行运输,还能以一定比例掺入到现有天然气管道,通过在管道下游分离出氢气的形式进行输送。

灵活高效

氢热值高,热值可高达142MJ/kg,是煤炭、汽油等化石燃料的3-4倍,既可以通过氢内燃机和氢燃气轮机直接燃烧提供动力和电力,还能够通过氢燃料电池发生电化学反应实现工供电供热。氢燃料电池的一次转化效率高达50%-60%,明显高于传统燃油发动机的30%-40%。综合考虑热值和转化效率,当作为动力应用时,1kg氢气相当于6-7L汽油或4-5L柴油。

清洁低碳

氢清洁低碳,应用过程中只产生清洁的水。氢不论是用于燃烧还是用于燃料电池电化学反应,都不会生产化石能源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物和碳排放,反应产物只有纯水,真正实现零碳排放。

安全可控

氢密度小,扩散系数大,在开放空间中会迅速扩散,稀释到非可燃范围,在开放空间安全可控。在受限空间中做好实时监控和通风措施,也能够安全刻苦地开展氢能应用。氢的工业应用已超过百年历史。

“氢能源+自动驾驶”是刚需还是噱头?

氢能源为汽车供能,主要是以氢能源电池的形态,通过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来给汽车供能,最后化成水排放到汽车的外部。

在全球倡导低碳、环保的大背景下,“氢能源+自动驾驶”双料技术的结合创新,无疑为自动驾驶企业的发展打开了新的无人车研发思路,氢燃料也有了更多的发展前景和应用空间。

虽然氢能源的应用好处多多,但相较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与生态建设阶段的锂电能源,氢能源的普及还存在诸多难点:

制氢成本高

氢能分为蓝氢、绿氢和灰氢。其中绿氢是利用可再生能源通过电解工序产生的,碳排放可以达到净零。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在2050年能源转型路线图中估计,如果全球绿氢产量达到4亿吨,将需要2050年前电解槽产能达到5太瓦。而在2021年,全球已安装的电解槽产能只有8吉瓦。(1太瓦=1千吉瓦=1万亿瓦)

储运技术路线庞杂

目前氢的储运主要通过高压、低温液态、合成氢化物等方式,但是控制在相同含容器质量下,所容氢气的能量与传统汽油仍有较大差距。我国氢气储运方式以高压气态为主,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氢能的广泛应用,预计未来液态储运和管道储运以及复合材质储罐等技术将得到发展。

造车价格高

目前国内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整车造价高于纯电动新能源汽车,推广上尚不具备成本优势,需要通过全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关来突破成本桎梏。

加氢站建设周期长

氢能基础设施不足也是阻碍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应用的重要因素。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卫昶曾表示,2019年底,全球大概400多座加氢站,而在中国只有46座。未来加氢基础设施的需求会更大,预计2025年各国的需求将在此数据基础上增长7-8倍,到2030年可能达30-40倍。

总体而言,氢能源应用在无人驾驶车辆上,还处于前期探索阶段。氢能源电池研发后,还要经过输出的稳定性、生产成本、产品结构等多方面的验证,直至达到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可以安全、高效应用在无人车上,才能在自动驾驶行业实现商用和大规模普及。

同时,有新能源行业从业者表示,氢能源通过市场验证后,能够在无人驾驶领域获得更高的地位。但在其验证过程中,锂电能源、风能等其他能源产品的也在不断进行研发、迭代,未来“新能源+无人驾驶”市场将更细化发展。即不同新能源,将依靠各自特性,更专注、适用于某一类无人车的应用。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5260609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