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10个月后,激光雷达厂商Quanergy宣布破产

时间:2022-12-16

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

0

导语:大浪淘沙,优胜劣汰。

 近日,激光雷达厂商Quanergy宣布破产。据Quanergy官网消息显示,公司于周二向特拉华州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此后依据美国《破产法》,Quanergy启动了业务出售程序。

同时Quanergy CEO Kevin J. Kennedy宣布于12月31日正式退休,该公司也一次性裁撤了几乎所有员工包括联合创始人兼首席开发官Tianyue Yu、首席财务官、首席营销官等核心管理岗,仅留下15人走完破产程序。


这意味着Quanergy将彻底关停,而这家公司在10个月前才刚刚上市。

破产前后

作为激光雷达行业的元老、明星公司之一,Quanergy率先实现OPA(光学相控阵)全固态激光雷达量产,并与奔驰达成战略合作。今年2月,Quanergy采用SPAC方式,以“QNGY”作为最新股票代码在纽交所上市,其估值一度达11亿美元,也曾风光无限。

上市

但在上市之后,Quanergy的日子并不好过。据其最新财报显示,公司在2022年第三季度营收为230万美元,净亏损却高达1770万美元。今年10月,Quanergy曾尝试实施重组计划,通过裁撤一部分员工来减少运营成本。

但此举依旧难以挽回Quanergy的颓势,截至三季度末,公司账面资金仅剩710万美元,股价也距离上市初期的200美元跌去了99%。在11月9日,Quanergy被纽交所强制退市,公司的股票交易被转移到场外交易市场。

上市“十月游”

在今年2月,Quanergy借壳中国中信资本旗下的资本收购公司(CCAC)在纽交所上市。

根据协议,现有股东将转移其全部股份至中信资本收购公司。Quanergy当前的股东将持有合并业务约72%的股份,而中信资本收购公司的公众股东将持有公司约20%的股份,剩余股份由PIPE投资者和中信资本收购公司创始人持有。

SPAC上市的好处,在于不用走常规IPO程序,快速实现资本化运作。但缺点是,融资无法立刻到手,需要上市后通过增发股票的方式获得。缺了IPO路演这一环,也让投资者对于公司的业务前景持更谨慎的态度,尤其是在今年整个行业洗牌、资本趋于平静的市场背景下。

同时,Quanergy也和大部分海外激光雷达企业一样面临着“上车难”的问题。在Quanergy上市后披露的财报中,公司在二季度、三季度亏损分别达到2570万美元、1770万美元。截止三季度末,Quanergy账上只剩下710万美元,无法再支撑四季度的经营。

10月,Quanergy的股价已经跌至1.25美元,比刚上市时的200美元跌去99%。于是Quanergy进行了一次20:1的反向拆股,主要目的是提高公司的每股交易价格,使公司符合纽约证券交易所关于最低股价的上市要求。

但这依然无法挽救Quanergy的颓势。资本市场上股价一路下跌,11月收到了纽交所退市警告,股价目前只剩0.074美元,公司市值几乎清零,被迫摘牌。

12月,Quanergy向特拉华州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宣告关停。

海外激光雷达产业“诸神黄昏”

近两个月以来,海外的激光雷达企业正面临一场“诸神黄昏”。10月初,激光雷达鼻祖Ibeo宣布破产,而后的11月,两大激光雷达上市公司Velodyne和Ouster确认以全股票方式合并,来改善现金流。

据新战略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所对8家激光雷达上市企业的三季度财报统计,这些上市公司的三季度利润均为亏损,且同比去年同期大幅扩大。其中,Velodyne的股价已经跌至不足1美元,今年内累计跌幅超80%;Ouster的股价已从上市首日的11.19美元跌至1.15元,跌幅超99%,其余的 6 家激光雷达公司也未能幸免,自今年以来,Quanergy 、AEye等激光雷达上市企业的市值跌幅超90%,即便跌幅最低的Innoviz其市值也已腰斩。

“外寒内暖”,国产镭达已蓬勃发展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企业正在走向激光雷达的最前沿。据了解,在全球车载激光雷达领域,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及镭神智能都已走在世界行业前列。另外,华为、大疆等老牌企业也已积极布局激光雷达领域,逐步打造企业竞争力。

同时资本市场对于国内激光雷达公司的投资也是热火朝天。据统计,2022年1-12月中国激光雷达市场已发生21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已超32亿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国内激光雷达产业持续升温,但仍处于“大浪淘沙”阶段。在此阶段中,产业格局逐渐明显,各梯队玩家水平逐渐拉开,但能否满足主机厂需求、产品是否为客户带来降本增效以及量产是否稳定等方面,一直是决定一家激光雷达厂商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因素。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5260609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