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50案例】华中科技大学-低速无人驾驶智能感知与巡检系统

时间:2023-05-09

来源:新战略

0

导语:已在高铁运维、城市轨道、公铁隧道、电网变电站、海洋湖泊、土方工程、机场工程、露天矿等场景示范应用。

为广泛宣传低速无人驾驶各细分场景典型应用案例,树立创新应用标杆,打造经典案例样板形象,锤炼行业影响力品牌,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开展了“2022低速无人驾驶场景落地案例TOP50”评选活动,经过推荐报名、公众投票、专家评审等环节,多家代表企业入选。活动案例已编制成册,并面向全行业发布。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双一流重点大学”“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秉持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聚精会神,科学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拥有“多谱信息处理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中国测控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图像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主智能无人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机器视觉与智能系统”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计算智能与智能控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建设人工智能与自动化领域国际一流学科为目标,以培养一流人才和奉献前沿研究成果为己任,服务于国家建设和发展。

项目基本描述

学院科研团队研制的低速无人驾驶智能感知与巡检系统,已在轨道交通、公铁隧道、电网变电站、海洋湖泊、土方工程、机场工程、露天矿等场景示范应用,入选《2022低速无人驾驶场景落地案例TOP50》

创新项目基于深度相机、3D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RTK、IMU、5G通讯以及高性能车载主机进行环境感知与实时建图,提高了巡检作业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项目创新性

(1)突破退化场景位姿估计难题,以点云深度预测、图像语义分割、环境感知等为基础,使用结合地面约束与语义特征的多源信息融合方法,实现鲁棒位姿估计;

(2)采用激光雷达、深度相机、GNSS/RTK等多传感器融合技术,进行嵌入式计算资源受限条件下的动态环境感知、空地视角融合建图与定位,实现了自动驾驶决策、规划与控制;

(3)缓解特征缺失场景下对全局位置信号的依赖、改善巡检效率与巡检质量的矛盾关系,实现退化场景下的巡检对象识别与状态监测;

(4)提出从特征描述、空间结构相互约束关系到三维配准和建图等体系化的解决方案,实现多尺度、多视角、天空地协同的场景感知框架,以及端、边、云一体化的智能巡检与作业应用。



行业影响力或示范作用

(1)项目已落地湖北、湖南、江苏、山东、广西、贵州、云南、内蒙古等省市,在高铁运维、城市轨道、公铁隧道、电网变电站、海洋湖泊、土方工程、机场工程、露天矿等大场景、高海拔、严寒区域进行示范型应用。



(2)无人驾驶智能感知与巡检系统未来对于外星球环境探测、基地建造,具有重要的应用参考价值。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5260609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