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营里学科学 | 无人驾驶汽车是怎么上路的?

时间:2019-02-23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

0

导语:2月19日,成都首条全自动无人驾驶列车地铁9号线在蓉亮相,开始新车调试。这是国内第一个具备全自动运行功能的8A编组地铁车辆,最大载客量可达3496人,车辆采用了多项高新智能技术,保证在没有司机的情况下,出现脱轨危险、车门故障等问题时,能触发紧急制动。该线路计划于2020年底开通试运营。

   2月19日,成都首条全自动无人驾驶列车地铁9号线在蓉亮相,开始新车调试。这是国内第一个具备全自动运行功能的8A编组地铁车辆,最大载客量可达3496人,车辆采用了多项高新智能技术,保证在没有司机的情况下,出现脱轨危险、车门故障等问题时,能触发紧急制动。该线路计划于2020年底开通试运营。

  实际上,除了无人驾驶地铁,无人驾驶汽车也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早在2018年10月12日,百度首台阿波龙号无人驾驶小巴顺利进入武汉市开发区龙灵山公园。那么,一辆车没有司机,它到底是怎么开上路的呢?今天的汽车科技专题营,我们就一起来揭开无人驾驶汽车的秘密!

  01

  无人驾驶:从梦想变为现实

  长久以来,无人驾驶汽车一直是科幻小说描写的内容,也是人们对未来汽车的向往。早在1940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诺尔曼·贝尔·格迪斯就曾预言:“你的孙辈将能通过一条新型高速公路在24小时内横穿整个大陆。他们乘坐的是一种全靠按钮操作而不需要人驾驶的新式小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的傲人魅力,正在于免去了人们操纵方向盘的麻烦。

  格迪斯做出预言的50多年后,无人驾驶的汽车梦终于成为现实。1997年,无人驾驶汽车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条高速公路上进行了展示。当时,8辆无人驾驶汽车以105千米/小时的速度成功地保持了一个车身的车距行驶。此外,2007年又有6辆无人驾驶汽车通过了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的“城市挑战”计划,它们在城市道路上与其他车辆一样,完全按照交通规则来行驶,这也是为无人驾驶汽车正式出行颁发了“许可证”与“通行证”。

  2014年谷歌公司推出没有方向盘的自动驾驶汽车,将此类汽车的研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这一时期最受瞩目的当属德国博世公司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当人们按下车上的有关按钮它就会自己停车。此外,“司机”在开车时通过驾驶辅助系统可看到车身周围360°范围内的路况,而乘客可在投影屏上观看视频。

  谷歌公司无人驾驶汽车

  无人驾驶汽车没有方向盘、刹车踏板、油门踏板,它在人工智能浪潮的推动下出现,将人类从枯燥费神的驾驶中解放出来。在减少疲劳驾驶的同时,更加安全地将人类送达目的地。不仅如此,无人驾驶汽车还能够提升驾驶舒适性、减缓拥堵。

  02

  无人驾驶汽车怎么上路?

  无人驾驶汽车能灵活自如地自动驾驶汽车,实际上就是模仿人在开汽车,因为它有模仿人“眼”“脑”“脚”功能的装置。

  具体来说,在无人驾驶汽车的前方,通常装有两部电子摄像机,这就是它锐利的“眼睛”。它与人眼不同的是,其两眼是上下排列的,相距50厘米。在汽车行驶时,这两部电子摄像机像人的双眼一样不断地扫描车前方的道路景物,形成实物影像。由此,这两部摄像机就能在前后和上下两个方向上识别阴影的变化,从而准确地分清是阴影还是障碍物。

  它的“眼睛”通常能看清前方5~20米范围内的景物。一般是把高度在10厘米以上的物体作为障碍物来处理。这双“眼睛”在扫描过程中,若遇到前方有障碍物,就发出电信号;如果没有障碍物,就不发出电信号。这样,就能及时发现汽车前进方向上的障碍物。当汽车的“眼睛”获得有障碍物的信号后,就及时传送给它的“大脑”——微型计算机进行判断,及时决定是继续前进还是停下来,是后退还是绕行?这都要求电脑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处理,并选出最佳的实施方案。

  由于人们将预估的各种情况及解决不同问题的最佳方案数据预先输入到电脑中,所以电脑只要相应地从所储存的方案中选择合适的就行了。无人驾驶汽车的“脚”,实际上就是控制汽车行驶的转向器、制动器等,其“脚”是根据电脑下的命令来操控汽车的。

  智能汽车或将成为未来大城市拥堵的救星

  随着全球特大城市的兴起,人们对缓解拥堵、减少排放、改进交通管理的创新需求正不断增长,未来的无人驾驶汽车将会使车辆减少,交通成本下降,甚至会让出租车消失。同时,将会出现一种新型的公共交通,这种公交车辆提供的服务将更加个性化,更能满足乘客的需求,也会带来更大的收益。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5260609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