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首款电动车负责人:Taycan确认搭载无线升级和L3自动驾驶硬件

时间:2019-03-18

来源:百家号

0

导语:在刚刚召开的保时捷全球年会上,我们利用一个非常简单的时间采访了保时捷首款电动跑车——Taycan车系的负责人Stefan Weckbach,就这款保时捷最神秘的电动新车的一些细节进行了交流。

   在刚刚召开的保时捷全球年会上,我们利用一个非常简单的时间采访了保时捷首款电动跑车——Taycan车系的负责人Stefan Weckbach,就这款保时捷最神秘的电动新车的一些细节进行了交流。

  Taycan将确认搭载full OTA功能

  OTA英文全称是Over-the-Air Technology,即空间下载技术的意思。通过网络从远程服务器下载新的软件更新包对自身系统进行升级。其实这个概念在手机行业由来已久,而在汽车行业进入这个概念的则是特斯拉。

  Stefan Weckbach确认,Taycan将确认搭载full OTA功能,也就是全部系统的在线更新功能,此举将大大增加Taycan的数字科技含量。

  Taycan将确认搭载L3自动驾驶硬件

  2014年,SAE International(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制订了一套自动驾驶汽车分级标准,从完全手动驾驶到完全自动驾驶,其对自动化的描述分为5个等级。L3表示自动系统既能完成某些驾驶任务,也能在某些情况下监控驾驶环境,但驾驶员必须准备好重新取得驾驶控制权。

  在L0~L2,由司机负责驾驶。到了L3,自动驾驶功能的操作主要由自动驾驶系统来完成。L3是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重要一步, 意味着驾驶责任由人转向了系统。

  Stefan Weckbach也非常坦诚地承认,Taycan目前能确认的是搭载的l3自动驾驶的硬件,而软件部分则根据全球首发后的市场环境来确定。也就是说,Taycany要实现这一功能可能还要等一等,毕竟保时捷是非常推崇自己驾驶车辆的一家跑车制造商。未来,也有可能此功能作为额外收费功能也未可知。

  电动供应商来自LG,暂未考虑中国供应商

  Stefan Weckbach表示,Taycan的供应商是来自韩国的LG,鉴于中国的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已经着手在德国建造电池共产,未来Taycan会不会使用中国供应商?他表示暂未考虑

  绝不会模拟传统跑车声浪

  Stefan Weckbach认为,保时捷做电动车,目前和未来都不会刻意去模拟传统跑车的声浪,如果电动车的特性就是“静默”,那保时捷就会完完全全地接受,展示“无声的力量”

  在中国将共享大众集团的充电网络

  保时捷美国刚刚宣布,将与美国充电网络提供商Electrify America合作,布局美国800V的充电网络。该网络将覆盖美国的484个充电站,每个充电站有两个支持350千瓦的800V快充桩。未来三年,保时捷Taycan车主将可免费在北美各个Electrify America充电站免费为电动车充电。

  对于中国车主是否能享受免费充电服务,Stefan Weckbach仍在与中国的充电供应商伙伴探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保时捷将共享大众集团在中国布局的充电桩,同时,保时捷在中国的4S店内将建设超级充电桩给客户选择。

  车辆性能参数仍在微调中

  根据此前的信息,Taycan将会搭载有两台永磁同步电机,系统最大功率超过440kW(约合600马力)。在这种动力系统之下,其0—10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小于3.5秒,0—20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则在12秒以内。

  保时捷还特别强调,即使多次弹射起步,其加速性能也能保持稳定。Taycan的NEDC续航是500公里,使用自家800V的超级快速充电桩充电,4分钟即可充到100公里的行程。

  针对此,Stefan Weckbach的性能参数仍在微调中,譬如百公里加速还未完全定型,但有一点肯定的是,保时捷不会参照竞争对手来做电动车。

  Taycan今年9月全球首发,计划中德美三国同步首发

  根据保时捷现在的规划,今年9月份,Taycan将在中国、德国和美国三个国家同步举行全球首发仪式,而中国的客户将在2020年初正式开启全新的保时捷电动跑车。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5260609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