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ollo 5.5 之后,百度自动驾驶将驶向何方?

时间:2019-12-23

来源:无人驾驶网

0

导语:从自动驾驶到车路协同,百度 Apollo 找到了自己的自动驾驶之路。

   从自动驾驶到车路协同,百度 Apollo 找到了自己的自动驾驶之路。
timg (1)

  2017 年 4 月,百度 Apollo 计划正式发布,两年之后,Apollo 迭代升级到了 5.5,同时迎来的还有 Apollo 的首次生态大会。这次大会对百度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自此开始,百度的自动驾驶要怎么走,尘埃落定。

  还是先从 Apollo 5.5 讲起吧。

  Apollo 5.5 来了

  「原来我们是做全框架开源,帮助任何一个企业从 0-1 完成自动驾驶框架搭载,接下来像乐高一样,我们会在固定几个板块里面持续服务开发者,合作伙伴,让每一个模块更加精细化,更加精进」。这是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生态合作总经理刘硕曾说过的一段话。

  这次迭代升级而来的 Apollo5.5 确实有这样的意味。从 2017 年到 2019 年,Apollo 逐渐完成在封闭场景、固定车道、简单城市路况、限定区域高速、复杂城市道路等一系列自动驾驶能力的开放。现在 Apollo5.5 核心能力进一步开放,剑指「点对点城市自动驾驶」。全新的语义地图、新引入的舒适度指数以及 MRAC 双循环控制器都为实现更好的自动驾驶体验而来。

  同时针对企业用户的 Apollo 服务更趋完善,全面升级了四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针对低速低成本环境的低速微型车方案;

  针对「最后一公里「自动驾驶的自主泊车方案;

  针对无人公交场景的 Minibus 2.0 方案;

  针对城市开放道路点到点自动驾驶的 Apollo RoboTaxi 无人出租车方案。

  此外,百度高精地图已经覆盖全国 30 万公里的高速及快速路,「定制专属」成为这次的高精地图业务的代名词。首先这是一项数据产品和标准服务,客户可以直接将其与自家的辅助驾驶或自动驾驶技术结合,推动产品落地;使用增值服务之后则可以通过将车辆驾驶数据以及感知数据回传,与云端高精地图数据结合,实现数据生态闭环,开发 OEM 自己的自定义专享服务。

  这次百度首次发布了云平台服务产品——自动驾驶云。基于百度自动驾驶 6 年 3 百万公里的积累,也是现阶段中国已建成、运行时间最久、最成熟的自动驾驶云,为 OEM 提供自动驾驶研发和端云一体解决方案。

  至此,从车端解决方案到高精地图业务再到云端服务,Apollo 的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基本上完成了能力的全部开放。

  百度自动驾驶逻辑

  此前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单车智能百度有布局,车路协同亦有布局,这应该是第一次,百度向外界完整诠释 Apollo 的自动驾驶逻辑。

  由「自动驾驶」到「车路协同」,这是百度 Apollo 在经过不过摸索落地验证后给出的答案。

  为什么要走这样的路径?百度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李震宇告诉 GeekCar:「目前自动驾驶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技术领先的公司像百度、Waymo,常见的问题大都已经得到解决,而剩下的百分之几的问题需要花百倍的精力才能够解决。车路协同的出现,就可以让我们这些开发者、程序员以更少的代价解决一些复杂常见的问题。此外,中国拥有最大的汽车市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用户基础和海量数据、世界领先的政策环境,还有世界最强的基础设施升级能力,这是「中国特色的自动驾驶的路径选择」。

  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技术总监陶吉告诉 GeekCar:「经过长沙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的大规模部署,Apollo 积累了很多经验,同时意识到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真的能够达到 1+1>2 的效果。」

  那 Apollo 要如何实现商业化呢?这里就要说到百度 Apollo 给出的智能网联「三步走」战略:

  第 1 步,基础设施的智能网联化;

  第 2 步,实现限定场景自动驾驶;

  第 3 步,真正共享无人驾驶时代。

  上图 PPT 中的横轴表示车越来越智能化的过程,纵轴则是路端智能化的过程,我们的车将逐渐完成从功能车到网联车再到自动驾驶车辆的过渡。在百度看来,自动驾驶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百度 Apollo 要在这三步走的过程中寻找商业化机会,「攀登珠峰,沿途下蛋」。

  基于这样的路径以及多年的落地实践,百度给出了对自动驾驶合作模式的思考:三位一体。所谓三位指的就是政府、科技企业和新旧整零车企。具体来说,中央政府负责政策框架、地方政府负责平台搭建以及基础设施的构建;科技企业负责引入优势 AI 网联技术以及丰富生态资源;新旧整零车企负责整车设计、集成以及工程制造。

  百度也确实是这样去做的,通过不断赋能寻找落地机会。目前 Apollo 的合作伙伴已经达到 177+,赋能落地的项目更是遍地开花。在国外,Apollo 携手大陆开启自动驾驶研发测试,将 Apollo 软件和大陆的车规级 DMC 控制器,集成到克莱斯勒 300 上,在美国加州进行了自动驾驶联合研发测试。同样在美国,创业公司 Udelv 利用 Apollo 为沃尔玛实现了自动送货。在俄罗斯,Innopolise 大学开发者借助 Apollo 开放平台,实现了雪地自动驾驶。

  在国内,像金龙客车、智行者以及新石器都有 Apollo 的赋能,面向低速场景的阿波龙无人驾驶小巴已经实现量产,与国内造车新势力威马合作的自主泊车将在 2002 年实现量产落地;此外,与一汽红旗合作的前装 Robotaxi 已经在长沙开启商业化试运营。 李震宇认为,目前大规模部署尚待时日,但是大抵在 2024 年,某些城市可以叫到无人出租车。

  到这里,百度的自动驾驶路径较为完整的呈现在公众面前。不过百度 Apollo 的理想可不止于此。

  从车路协同到智慧城市

  早在去年 11 月的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就发布了 ACE 王牌城市计划(Autonomous Driving、Connected Road、Efficient City),即自动驾驶、车路协同、高效城市。旨在打造智能交通王牌城市。

  「Apollo 不仅想做自动驾驶的探路者和普及者,更是希望与合作伙伴一起打造更多的智能交通王牌城市,让车和路协同起来,提升城市治理的能力,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让交通出行更简单、更美好。」李震宇在这次大会上这样说道。

  那具体要怎么做呢?李震宇认为自动驾驶非一家英雄单打独斗能够完成的,开放必将打败封闭。 除却刚刚说过的自动驾驶平台, Apollo 开放平台再增两个,一个是车路协同开放平台,另一个是智能车联开放平台。

  车路协同开放平台:这个平台由一个边缘智能底座、一个基础云端服务,和六大可应用场景组成。除了可以用于上面说的自动驾驶,车路协同还可用于智能信控、智能公交、智能停车、智能车联等方面。外部的开发者和合作伙伴在一个底座上研发孵化自己海量的城市管理、交通出行应用场景。以智能停车为例,外部合作伙伴可以复用车路协同基础设施,并快速完成路侧车辆感知能力的迁移,将研发时间缩短 60%,车位的利用率提升 50%。在百度看来,这个开放平台可以赋能智能交通,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智能车联开放平台: 百度这次全面开放了小度车载 2020,包含全语音车载智能小程序、车载真人语音定制、一次唤醒多次交互、车规级百度鸿鹄芯片等技术能力。小度车载 2020 不但将端到端解决方案「小度车载 OS」进一步开放,还推出了可集成的解决方案「小度车载 DAS」。这两套解决方案,让车企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智能化、个性化车联系统。百度的目的是「让每一个 OEM 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智能车联系统」。

  如果说之前百度 Apollo 的自动驾驶和车联网业务相对比较分割独立,但是随着车路协同的加入,百度的车联、百度的自动驾驶逐渐找到了结合点。

  这样说可能还是有些抽象。举个例子。陶吉告诉 GeekCar,在长沙,百度已经部署了 V2X 的路侧设备,它的信息可以直接被手机百度地图 App 所使用,经过安装这样设备的路口,红路灯相关信息会直接显示在手机百度地图上。想象一下,未来你在车机上使用百度地图,也能有这样的体验。原本为延伸自动驾驶感知能力的功能,赋能在了智能车联上了,车路协同成为自动驾驶和智能车联的纽带。

  到这里,百度的「Apollo 大生态」体系正式搭建完成,三大平台相互联动,相互补充,真正形成一个闭环。

  小结

  这次大会信息量真的很大,除了自动驾驶开放平台继续升级外,还发布车路协同、智能车联两大开放平台,百度 Apollo 正在变得更开放更成熟。

  大会上百度 Apollo 平台研发负责人王京傲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虽然我觉得自动驾驶不容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体会非常深的是,开发者的创新其实要超出我们的想象。」

  最初在百度提出要把 Apollo 做成自动驾驶行业的安卓、做开放生态的时候,很多人其实并不看好。但是现在事实证明百度多年的摸索是对的,在多年的落地实践中百度逐渐找到自己的「feel」,对于自己的方向也更明晰。

  从自动驾驶到车路协同,百度 Apollo 找到了自己的自动驾驶之路。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5260609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