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美国6大自动驾驶企业Robotaxi运营版图

时间:2023-10-11

来源:低速无人驾驶编辑部

0

导语:用户不愿买单,商用依旧遥远。

自今年8月,美国自动驾驶企业Cruise获准在旧金山全天候运营其Robotaxi,接连发生的多起交通事故引发公众质疑。有美国政府官员直接提议,要求暂停其Robotaxi提供全天候运营服务。

美国汽车协会AAA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人开始害怕自动驾驶汽车,在调查的大约1000人中,6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害怕驾驶自动驾驶汽车,比去年的研究增加了55%,这13%的差异是自2020年以来的最大增幅。

从调查数据来看,美国民众对于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的担忧一直比较大,但这并没有阻断美国自动驾驶企业拓展Robotaxi业务。以下编辑部整理了目前美国6大自动驾驶企业的Robotaxi最新运营版图。

Waymo

Waymo最初是Google于2009年开启的一项自动驾驶汽车计划,于2016年12月从Google独立出来,成为Alphabet公司旗下的子公司。

Waymo于2016在亚利桑那州的钱德勒开设了运营和测试中心。2017年11月,Waymo宣布该公司开始在驾驶座上不配置安全驾驶员的情况下测试自动驾驶汽车。此后Waymo主要在凤凰城郊区、机场招募志愿者进行自动驾驶测试。

2019年,Waymo率先获得加州的全无人自动驾驶测试牌照。美国加州交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Waymo在加州部署自动驾驶汽车384辆,测量路测总里程达466万公里,位列加州所有正在测试的自动驾驶公司之首。

Waymo目前在凤凰城、旧金山、洛思阿图斯、帕洛阿尔托、山景城、森尼维尔都已开始无人驾驶汽车载客试点运营。在旧金山全域和凤凰城郊区,Waymo已经开始收费运营。据悉,Waymo在凤凰城的运营面积超过180平方英里。

为扩大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范围,今年5月,Waymo与Uber还宣布建立了一项新的多年战略合作,乘客不仅可以通过Waymo One应用程序直接叫到Waymo的汽车,Uber的用户也能够在Uber和Uber Eats应用程序上体验Waymo Driver的安全和便捷。这项合作,将Waymo的自动驾驶技术与Uber的大规模拼车和交付网络结合在了一起,将为客户提供无人驾驶拼车出行的全新服务体验。

Cruise

Cruise成立于2013年,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2016年被通用汽车收购,成为其自动驾驶汽车开发团队中的一个独立部门,也是通用汽车布局自动驾驶及实现商业化运营的重要载体。

Cruise于2017年开始进行无人驾驶汽车测试,率先获得了加州政府的批准,允许在加州公路上进行无人驾驶汽车测试。2018年,Cruise公布了第二代自动驾驶汽车车型——“Cruise AV”,不再配备方向盘和制动踏板,完全实现了无人驾驶。2019年,Cruise宣布计划在美国推出商业化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并在2020年开始试运营。

此后,Cruise又陆续获得美国凤凰城、奥斯汀、达拉斯、休斯顿、迈阿密、纳什维尔、亚特兰大、夏洛特等城市的无人驾驶测试许可。接下来Cruise准备在华盛顿州西雅图部署一小批自动驾驶(AV)出租车,最初部署的车辆将包括安全驾驶员。

值得一提的是,从10月的第一周开始,Cruise将在迪拜阿提哈德博物馆和迪拜运河之间,总计8公里长的朱美拉路沿线部署5辆无人驾驶出租车。在试验阶段还不会搭载乘客,今年年底将部分开放载客,到2024年下半年将全面投入商业运营。

而在旧金山总部,Cruise此前夜间运营着300辆汽车,白天运营着100辆汽车。今年8月,美国加州公用事业委员会批准Cruise在旧金山提供全天候无人驾驶出租车收费服务,由于接连发生的多起事故,Cruise已被要求运营规模减半。

另外,作为行业极具吸金能力的自动驾驶企业之一,Cruise的估值一度超300亿美元。除了拓展城市运营版图,公司也在不断迭代产品和技术。Cruise发布的最新软件版本,通过稳定性提升、自动驾驶系统升级、车队协同、人工智能算法优化和人性化设计,为乘客提供更加智能、高效和舒适的出行选择。Cruise还推出了一款轮椅无障碍机器人出租车,计划在2024年开始为残疾乘客提供服务。

Uber

Uber成立于2009年,是全球最大的出行公司,其率先推出的打车服务App引领了人们出行的新浪潮。

早在2015年以前Uber就开始布局自动驾驶业务,并为此在全世界招募自动驾驶领域的人才。2016年7月,Uber收购了自动驾驶卡车初创公司OTTO,该公司的创始人中包括以前Google业务的重要成员。收购的次月,Uber即宣布在匹兹堡首次推出自动驾驶汽车服务,乘客预约行程时,即有可能与Uber自动驾驶汽车配对。

但Uber的自动驾驶业务开展并不顺利。一方面是这次收购,Uber和Google进行了长达2年的专利诉讼。虽然最后Uber和Google达成和解,但Uber创始人卡兰尼克也被迫离开了公司,并且Uber还承诺不再使用Waymo的自动驾驶技术,并支付给Google 0.34%的股权。

另一方面是2018年3月,Uber的一辆自动驾驶测试车在亚利桑那州进行路试时发生事故,导致一位行人死亡,之后Uber不得不宣布暂停无人驾驶汽车测试。事故发生的8个月后,Uber重整旗鼓,在匹兹堡的两家公司办公室间一条大约1.6公里的道路上,展开自动驾驶汽车测试。

据悉,Uber的自动驾驶业务主要是在匹兹堡,其次是旧金山有少量车辆进行测试。且所有车辆都配备了安全员。

2020年12月,Uber宣布其自动驾驶部门Advanced Technologies Group(ATG)被自动驾驶初创公司Aurora收购。Uber还再向Aurora投资4亿美元,获得Aurora公司26%的股份。

如今,Uber与Waymo也冰释前嫌达成战略合作,重点在自动驾驶出行、自动驾驶卡车货运领域进行深入合作,这是对两家自动驾驶业务的双重加持。

Zoox

Zoox成立于2014年,2020年6月被亚马逊收购,被收购后仍然独立运作。Zoox的技术主管介绍,Zoox目前的员工总数已超2000人。

Zoox的Robotaxi是从零开始打造的完全自动驾驶汽车,而不是对现有的自动驾驶汽车进行改造,该车没有方向盘或踏板,可容纳四名乘客,其中两名乘客面对面而坐。

Zoox于2017年开始在加州的旧金山、福斯特城开始自动驾驶车辆测试。今年2月,Zoox宣布,已成功在公共道路上以员工为乘客测试了一辆Robotaxi。此次测试在Zoox位于加州福斯特城总部的两栋大楼之间进行,两栋大楼之间相隔一英里,此举让该公司更接近为公众提供商业服务的目标。

今年6月,Zoox宣布,已开始在拉斯维加斯的公共道路上测试Robotaxi,这标志着没有踏板或方向盘的自动驾驶汽车首次在内华达州的公共道路上运行。Zoox的测试最初局限在拉斯维加斯西南部地区的一英里环路内,随着测试推进会逐步扩大路测范围。

Lyft

Lyft成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是Uber的主要竞争对手。

2017年12月,Lyft启动了与nuTnomy在波士顿的无人驾驶合作试点,将波士顿的部分地区乘客匹配至无人驾驶汽车。

2018年5月,Lyft联合Aptiv在拉斯维加斯近30辆自动驾驶出租车,是美国为数不多的几个付费自动驾驶出租车公共试点项目之一。试运行一年的时间里,其自动驾驶出租车车队完成了5万次出行服务。

2022年8月,Lyft与自动驾驶公司Motional宣布,已在拉斯维加斯推出基于现代IonIQ 5车型的全电动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两家公司合作在今年推出无人驾驶约车服务,计划取消人类安全员。

Aurora

Aurora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专注于自动驾驶L4级别技术的平台型供应商。其致力于打造全栈式自动驾驶堆栈,提供全套从感知层、决策层到执行层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2021年11月,Aurora以SPAC方式登陆纳斯达克,完成IPO。

大众更为熟悉的可能是Aurora的自动驾驶卡车商业布局,但在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方面,Aurora也在进行一些尝试。

据了解,Aurora在旧金山、加州山景城、匹兹堡、达拉斯都有过车辆部署,但主要是供内部人员测试。2020年12月,Aurora计划收购了Uber的自动驾驶部门,加速Aurnra Driver平台发展。

美国加州交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Aurora在加州实际路测车辆有7辆,2022年Aurora在加州实际路测车辆减少到仅1辆,路测里程42公里。

结语

据新战略低速无人驾驶全媒体了解,加州DMV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Waymo提交事故次数71次,Cruise提交事故次数33次,Zoox提交事故次数30次。

从今年8月Waymo、Cruise批准在旧金山全域全天候开展自动驾驶出行服务以来,近2个月的时间就接连发生多起交通事故。就在上周,Cruise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还意外碾压上了一名行人,再次引发美国公众热议。

由此看来,虽然美国政府希望在全球领先实现L4级无人驾驶汽车上路,但实际落地还是困难重重。特别是用户不愿买单,商用依旧遥远。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5260609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